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影视艺术作品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12-06 16:15: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影视艺术作品,尤其是体育题材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华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还蕴含了丰富的国情历史、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信心以及人文价值等教育资源。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锻炼意志力,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八角笼中》《夺冠》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影片为例,本文深入剖析了体育题材影视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探讨了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积极影响。通过观影、讨论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一、引言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其中蕴含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学术教育往往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在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虽然高校更加重视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以及通过体育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但当前的教育模式仍需创新与变革。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影视艺术作品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价值,挖掘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国情历史、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信心以及人文价值元素,并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影视艺术作品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影视艺术作品促进中华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近几年,《热烈》《八角笼中》《夺冠》《羞羞的铁拳》等体育题材电影纷纷出圈。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春节档体育题材电影《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在上映18天内票房均突破60亿元,观影人次超1亿。体育竞技本身就承载着速度与力量等元素,而电影不仅展现了这些体育竞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讲述了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展现了国家命运或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过程中,感受到背后深刻的人文价值与思想内涵。《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夺冠》等影视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生动展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魅力,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些影片不仅记录了运动员们的奋斗历程,更映射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成为传承中华体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媒介。
中华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以及民族情感。影视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受众基础也越来越广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为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体育题材电影将中华体育文化中的精髓——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等,以生动的叙述手法和丰富的视觉呈现方式展现给观众。不仅加深了观众对中华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更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促进了体育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
三、影视艺术作品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多重价值
(一)展现国情历史
影视艺术作品常常以真实或虚构的人物事件为创作背景,讲述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困难挑战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故事,故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从《女篮五号》、《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我心飞扬》、《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等都是以是真实事件为基础创作的电影,这些电影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讲述了国家荣誉背后运动员、教练,以及国家的辛酸历程。不仅是对体育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二)弘扬爱国主义
影视艺术作品通过展现国家荣誉和个人梦想,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2020年上映的《夺冠》,以中国女排的真实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为国家争光的感人事迹,带领观众重温中国女排的奋斗史,着力复刻了几场中国女排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赛事。电影将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时刻与历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增强观众对国家认同感以及激发情感共鸣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增强民族自信心
影视艺术作品中,主人公在面对挫折困难时,不仅展现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更弘扬了身为中华儿女的勇气与担当。例如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由短跑运动员刘长春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讲述了中国人克服一切困难,孤身敲开奥运大门的历程,也向全世界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决心,更是将刘长春个人的故事与民族精神相连,让观众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与责任感。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在体育领域的进步与成就,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四)体现人文价值
体育题材离不开励志,但在励志之外,能够聚焦现实,展现小人物爆发出的巨大能量,更能打动观众。如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不仅展现了冠军诞生的过程,更呈现了一个为了残疾儿子在生活中奋力奔跑的母亲形象,让观众触摸到了硬核力量下的人文情怀,而《了不起的老爸》则讲述了一对抵抗病痛、彼此扶持救赎的马拉松父子。电影《八角笼中》以凉山过着非常艰苦生活的孤儿为背景,讲述了贫困山区儿童不甘妥协、学习打拳的故事。这些平凡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困境,却绝不服输,这是体育精神向人生态度的更大延伸,更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四、影视艺术作品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具体应用
(一)重塑体育与人关系,培养青年责任感
影视艺术将历史中重要的体育事件和时刻搬上了银幕,重新进行诠释,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种精神反射。这些影片关注体育运动,更关注体育运动中的个体,将国家至上的观念融入个体成长的故事之中,从而重塑了体育与人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被寄予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的挺膺担当。因此,通过让大学生观看此类富含深刻内涵的影视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递体育精神,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体育电影常常探讨个人成长、追求梦想等主题,这些主题能够跨越时空,与观众形成共鸣。在观影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够从影片人物、故事中汲取正能量,从而潜移默化的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塑造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上映于2012年的影片《许海峰的枪》,取材于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真实人生经历,描绘了他从一名平凡的供销员起步,如何与命运进行顽强抗争,最终站上奥运领奖台、勇夺金牌的励志传奇。影片秉持还原现实生活的原则,通过接地气的叙事视角,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追梦者形象,不仅歌颂了普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广泛弘扬了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电影由于蕴含着体育竞技的元素,所以还能够体现公平竞争、顽强拼搏、家国情怀等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塑造,展现了运动员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展开激烈竞争,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既展现了体育竞技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观众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更在无形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影片《沙鸥》讲述了中国女排运动员沙鸥战胜伤痛坚持训练,却在比赛中失利,还经历了支撑其不断奋斗的亲人去世等重重打击后,毅然决然地继续为中国女排奉献的故事,这种家国情怀以及对于体育的热爱,能够通过电影生动形象的感染观众。
体育竞技通常强调团队合作,这在体育影片中呈现为运动员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相互支持、鼓励,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这种团队精神不仅在体育领域至关重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同样适用。因此,体育影片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作用。《夺冠》等作品通过对“女排精神”背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展现,让观众深刻理解到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女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之一。因此,将此类影片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风尚。
2023年春节档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传记体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乒乓事业的低潮与崛起。不仅展现了体育竞技魅力,更深刻诠释了逆境中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中国精神。体育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与传递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冠军运动员作为备受瞩目的社会角色,对于全社会来说,有示范效应。那么,以《许海峰的枪》、《夺冠》为例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体育电影,将中国著名冠军运动员的拼搏与背后故事展现给观众,是民族精神的映射,是国家精神的具象形塑。通过这些故事,年轻一代能够感受到前辈们为国家荣誉而努力奋斗的历史瞬间,从而激发出对祖国深厚的情感认同,对内凝聚、外传扬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应用策略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体育人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形成的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作品对于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展现国情历史、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体现人文价值,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展现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场上的拼搏与奋斗,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体育电影成为传承中华体育文化、彰显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高校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该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影片背后中国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与理解。
《体育报》曾发表《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一文,中国女排也间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夺冠》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排球运动的竞技魅力,更通过人性化的英雄叙事手法,传递了集体主义、爱国精神以及拼搏、坚持等体育精神。这些影片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影片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意义等深层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体育电影还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体育电影并开展相关主题讨论,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同时,开展与体育电影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传播工具,不仅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更是塑造国民身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力量。因此,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高校教育之中,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还充实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这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者:河北传媒学院,潘顺磊、徐刚;通讯作者:河北传媒学院,陈司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