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11 10:42: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四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制浆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同承办,受到了国内过程模拟与仿真领域研究和应用人员的极大关注,吸引了50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交流。

大会合影

在开幕式环节,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向民教授简要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整体办学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过程工程学科的实力和现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研究员分享了对现代科研范式变革的思考与展望;中国化工学会监事长华炜教授回顾了中国化工学会和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并对过程模拟和仿真更好地服务于化工和广泛领域国家需求提出了期望,希望与会学者充分交流,深化合作,联合创新,为我国过程模拟与仿真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东辉研究员以“高精度体相水力场的构造”为题介绍了其团队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和人工智能分析模拟数据建立准确的水分子间作用模型进而通过分子模型揭示和解释水的复杂行为的前沿工作;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余艾冰教授以“高炉炼铁过程的CFD-DEM建模及应用”为题介绍了其团队通过连续-离散模拟相结合深入、快速、高精度地设计和优化工业尺度高炉炼铁过程的系统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围绕“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反应多尺度调控”介绍了其团队从原子到反应器尺度调控煤炭在超临界水中高效气化制氢的前沿工作;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陈晓东教授以其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带来了“数学建模的轶事:有时是关于技术,但大多数时候是关于对过程(现象)的理解”的精彩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研究员围绕“战略铁资源高效低碳利用”分享了其团队基于模拟与实验相结合在多粒径、难流化铁矿石粉末高效低碳转化上的探索及进展;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苏宝连教授围绕“创造化工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孔科学与工程”介绍了其团队在等级孔大规模精准制备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高度评价了模拟与仿真在孔结构高效调控上的重要作用。

同时,在分会报告环节,包括四十余位国家级人才、六十余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的300余位参会人分别围绕“反应、材料制备等过程和表界面、多孔介质、颗粒散料、纳微系统等的微介观模拟与仿真”“反应器和过程装备的连续与离散模拟及其仿真优化调控”“过程系统工程建模、分析与优化方法及其工业应用”“过程模拟与仿真原理、方法、模型与算法等的前沿进展、交叉研究和发展趋势。包括介科学和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过程模拟与仿真的工业应用及自主软件研发”“生物质转化和轻工制造领域模拟与仿真及前沿交叉”等主题作了主旨、邀请、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过程模拟与仿真领域近年来的迅速进展,也展示了该领域年青人才和研究生朝气蓬勃的风采。

可喜的是除了高校、科研院所之外,国内过程模拟与仿真领域有14家企业也积极参与了此次大会,且带来了追赶发达国家的自主模拟与仿真软件进行展示和交流,呈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景象。已经连续四届参会的上海积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彦国表示,大会为其在流体仿真领域与业界同仁分享技术成果和经验、探索应用新场景、推动仿真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优异的平台。他介绍,在本次大会上,积鼎科技研发的最新版VirtualFlow2024也与广大同行见面,并且该软件正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的多款产品结合,有望突破目前国内工业模拟仿真主要依赖国外商业软件的局面。

在会议总结中,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葛蔚研究员指出,本届会议盛况空前,吸引了化工、能源、矿冶等学科与产业的百余家研发机构和数百位学者,充分体现了过程模拟与仿真作为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碳中和任务紧迫的大背景下,过程模拟与仿真已成为研发模式变革的强大引擎。

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有力促进了围绕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化了其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融合,提高了青年学者及学生对过程模拟与仿真的兴趣,扩大了过程模拟与仿真的影响力。(中国化工学会)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