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非遗助力春节成功申遗

发布时间:2024-12-11 16:34: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近日,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梁平区国家级非遗——梁平木版年画参与了申报工作,积极助力春节申请世界非遗,贡献了梁平力量。

蒸纸、拖胶、刷泥、勾图、刻版、套印、手绘、开脸……据了解,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嘉靖年间,采用传统木版水印套色技术,以印为主,以绘为辅,印绘结合。画面设计粗放简练,构图饱满、人物造型朴实敦厚、色彩丰富,无论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浓郁的巴渝文化特色。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的春节申遗视频中,讲述着包括梁平木版年画在内的中国年画故事——“中国广大民众,是该遗产项目的实践者……该遗产项目的相关礼仪、习俗、传说、歌谣等传统知识和备制年节用品的生活技能,以及节庆活动的乡土知识等,在家庭和社区内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有一定专业技能要求的相关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以师徒、师生传承的方式代代延续。该遗产项目融入了正规教育体系,通过大中小学和职业院校,传授给儿童和青少年,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同时,梁平木版年画作品《单扬鞭门神》也在视频中精彩亮相。

在梁平区,非遗进校园已成为常态。近年来,该区将非遗编入教材、融入课堂、引入延时服务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和班级传授技艺、举行展演、开办展览等,已建成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培育13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验基地,开设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等校本课程20余项,培养学生爱好者1万余名,让非遗真正在校园生根发芽。

梁平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目前拥有5项国家级、26项市级、124项区级非遗项目,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今后,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加快非遗产业化、大众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绚烂夺目的光彩。(文/谭燕、图/梁平区融媒体中心)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