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邱山乡:文明领航,绿色赋能,蹚出基层治理康庄道
发布时间:2024-12-12 11:09: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走进桃江县浮邱山乡西峰寺村,暖阳倾洒在农家小院,一位老奶奶正翻晒着竹匾里乳白色的葛根粉,满脸喜色,不远处,大爷哼着小曲,肩头稳稳扛着一根粗壮的竹子健步走来,他打算亲手为菜园扎上一圈结实的篱笆。这些日常的片段,是生活本真的惬意,也是该乡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一直以来,浮邱山乡以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满足感为基点,打造“五福”乡村,以文明之风滋养平安乡风,更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优势,实现了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文明乡风润心田,基层善治有力量
为了让文明理念落地生根,该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推出移风易俗“十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会”“一约”“一书”“一论”“一点”“一墙”“一戏”“一队”“一课”“一榜”),同时发挥移风易俗特色村辐射带动作用,由特色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再向周边村输出成熟模式、成功理念。
今年,新桥村就迎来了数十场别开生面的村规民约修订意见征集会,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围坐一堂,从环境卫生到邻里和睦,从村风民风到公共设施的维护,各抒己见,共商村规。真正做到了村民事,村民定。与此同时,浮邱山村的移风易俗红黑榜也成为引领文明风尚的新坐标,鼓励村民参与“文明家庭”等各类道德评选活动,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西峰寺村则形成了“党员带头、乡贤牵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在美丽屋场建设与彩虹大道修葺中,群众自发投工投劳、让地让利,主动捐资60余万元,成为了村庄共建、成果共享的现实写照。
平安和谐满乡村,幸福生活有保障
眼下,乡村一步一景,邻里和睦互助,文明培育深入人心,乡村充满了凝聚力,平安与和谐也成为了乡村生活的主旋律。
据悉,该乡大部分村都是由多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人员复杂,矛盾纠纷一度较多。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村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想了很多办法。新桥村的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自发组成了一支治安巡逻队,村委积极促成公德爱心积分超市奖励制度与治安巡逻的有效衔接,参与治安巡逻能得积分奖励、能兑换物品,巡逻队员干劲更足了,为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增添了新动力。支书欣慰的感叹道:“现在乡亲们团结友爱,对村上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都有好处。”
为促进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乡政府积极作为,建立“1+2+N”矛盾调解机制,以乡调解委员会为主体,建强信息员与调解员2支队伍,信息员线上收集,调解员线下处理矛盾纠纷,乡调解委员会实时跟踪进度,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案件95个,成功化解重大信访问题10余起,信访案件总量同比下降50%,群众对信访矛盾调解工作的满意度从之前的35%跃升至70%,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绿色经济促发展,乡村振兴有前景
优良乡风为基,生态与经济双翼齐飞。在文明乡风劲吹之下,村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愈发强烈,绿水青山也成了孕育经济活力的源泉所在,要想实现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华丽转身,浮邱山乡做了诸多努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且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黄南冲村依托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绿色旅游,致力于打造一站式野营基地,让游客与山为伴,与水相邻,闻竹香而休,听水流而眠。“我们的车停这儿,搭了个帐篷就住下了,待了三天,白天开车去县城采购,方便得很,中午到旁边农户家借厨房做饭,傍晚在河边支个小木桌,煮点炸酱面吃吃,身后就是河畔落日,那叫一个舒坦自在!”从北京来的胡女士夫妻两与村干部交谈甚欢,并表示下次还要带上家里的老人小孩一起来度假。
近年来,该乡积极发展山下经济,浮邱寺、千年古树、滴水岩瀑布等一批特色景观持续开发,山地自行车、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山间民宿、果园采摘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浮邱竹笋、浮邱高山茶、新桥中药材、西峰寺稻虾米、齐心有机蔬果等20余种本地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群众通过经营民宿、农家乐和销售手工红薯粉、酸枣皮等农特产品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文明之风吹拂每一寸土地,群众在点滴变化中尽享和美生活,那晒葛根粉的满足、扛竹子的悠然,只是幸福开篇。浮邱山乡党委书记黄军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文明领航与绿色赋能,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让浮邱山乡的天更蓝、水更清、村更美、民更富,让这片沃土绽放更多治理硕果。”(文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