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基层减负的“三维坐标”

发布时间:2024-12-13 10:14: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作为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的基层减负制度规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形式主义是基层干部身上的“紧箍咒”,是干事创业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坚决破除形式主义这一顽瘴痼疾,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前行,方能真正使基层减负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在思想坐标上画好“实”字,把好“明理明德,正心正行”的准星,让基层减负工作有魂有根有神。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恰如堤坝的根基,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当前,一些干部的思想之“病”,正如“树有千枝,而病在根”,有的把“面子工程”当政绩,犹如水中望月,徒有其表;有的把“数字报表”当能力,如同隔靴搔痒,难解其困;有的把“推诿塞责”当智慧,好似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破解这些思想之困,需要像中医治病一般,既要“望闻问切”,更要“标本兼治”。要以思想大讨论为载体,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交流分享,让干部在思想交锋中明理悟道;以实践考验为契机,把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困难地区、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经受锻炼;以警示教育为抓手,用好反面典型案例,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

在制度坐标上立好“严”字,系好“立规明矩,善作善成”的准绳,让基层减负工作有规有矩有度。制度建设是基层减负的“压舱石”,也是防止形式主义“回潮”的“防波堤”。当下的制度之困,正如“城门虽设,弗能守持”,以考核制度为例,有的地方热衷于“制度出台”,却疏于“制度落地”;有的部门热衷于“指标考核”,却忽视“实效检验”。破解制度困局,既要有“当头棒喝”的清醒,更要有“切脉开方”的智慧。从横向看,要打通部门壁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实现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协同性;从纵向看,要疏通上下链条,建立双向反馈机制,破除“上下脱节”的顽疾,确保政策制定更接地气、更合实际;从深层看,要革新考核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导向,扭转“重形式轻实效”的偏差。

在落实坐标上写好“行”字,定好“实干为要,行稳致远”的准则,让基层减负工作有序有效有为。工作落实是检验基层减负成效的“试金石”,也是转变作风的“风向标”。基层工作面临的挑战,一边是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必须落实落细,一边是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两难困境需要在实践中破解。就像“治水”一般讲究方法:既要“疏”,及时疏通堵点,也要“堵”,坚决堵住漏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邪气露头就打、见苗就除,还要“导”,科学引导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让减负工作实起来。工作推进中,既要“落子有声”,紧盯突出问题,及时跟进解决,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又要“以子观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优化工作方案,确保基层减负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中共丹棱县委组织部:陈天祥)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