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慧·数字”——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围绕新文科建设举办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6 14:13: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高等教育应率先实现创新发展,做强文科教育推动高教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为了进一步推进新文科建设,近日,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聚焦智慧教学、数字赋能,举办了系列教学研讨活动。
一、举办“新文科视野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沙龙,研讨新文科课程建设路径
教学沙龙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围绕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等探讨中文专业课程建设路径。沙龙由文学院周文波老师担任主讲。
周文波以“精神、技艺和语境:论中文创意写作视域下的新诗教育”为题进行分享。他执教多轮“创意写作”课程,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从“语言精神与创意本体的耦合性”“诗艺递送的可行性”“写作工坊语境的营造”等方面展开阐述。他指出,新诗之“新”正呼应了写作教学中的“创意”意涵。新诗写作有可教性、可学性,诗艺是可以递送与受领的。新诗写作教学中,应通过营造写作工坊模式翻新课堂,创设富有生机的读写语境。在介绍工坊语境时,他示范了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展示了由“初稿论坛”与作家谈、评鉴会等环节搭建而成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写作工坊模式。正是通过搭建工坊语境,其创意写作课堂促生了一个个热烈的读写交流场景,推动了新诗审美经验的传递与再生。最后,他指出现有对高校新诗写作教学路径的研究并不充分,而在创意写作理念普及、学科建设备受重视的背景下,高校新诗写作理应得到重视与发展。他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将文学教育和写作教育融于一体,引导学生突围审美“茧房”,探索了高校“美育”实践的创新模式。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各位老师就中文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此次教学沙龙活动不仅为新文科视野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凝聚了教学共同体的力量,为文学院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二、举办“智慧教学年”建设研讨活动,探讨智慧手段助力新文科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文学院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智慧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文学院举办了“智慧教学年”建设研讨活动。文学院全体教师参会,副院长李迅主持本次活动。研讨李迅副院长指出,文学院“智慧教学年”工作,包括两个核心目标:一是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他从四个环节依次阐述了“智慧教学年”的工作现状与改进策略,为后续更好地推进智慧教学提出有效路径。
经验分享阶段,刚刚荣获江苏省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一等奖的王燕老师作了精彩的分享。她从比赛流程、大赛准备、决赛阶段、成绩分析与体会建议五个方面详细地汇报了她在智慧教学大赛中的所思所得。她最后建议,教师在比赛中要提早进行准备,利用好平台建设与智慧教学手段,将智慧教学手段深入融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教学。
数字赋能教学,有效促进了新文科中文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由张强博士指导的两个项目团队在淮阴师范学院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中取得佳绩。“古诗人资源多维知识发现系统”项目荣获第一名;“数字人文视角下“唐宋八大家”的社会关系研究”项目荣获第二名。两个项目组将代表学校参加由山东大学主办的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
今后,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将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推动中文专业教育创新发展。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许芳红、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