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震:敢想敢干敢创的“95后”司法所长
发布时间:2024-12-18 10:46: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有一位年轻的“95后”所长,敢想、敢干,更敢创!他打造“铝都法律微诊所”,主动“送诊上门”;构建“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精准找到求助渠道;带领一支人均“90后”的队伍,成功获评重庆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他就是曾震。大伙儿提到他,就会竖起大拇指:“这个‘95后’曾所长,有点真本事哦!”
创新“铝都法律微诊所”
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我沿着父亲的路,努力走进群众心里。”
曾震的父亲也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同龄人都在疯跑玩闹的时候,曾震却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坝里,听着父亲用法律知识化解一场场矛盾纠纷。渐渐地,曾震心中埋下了一颗法治惠民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曾震到西彭参加工作,他选择像父亲一样投身基层。西彭镇是九龙坡区西部大镇,企业众多,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群体性特征。
“小矛盾若不及时化解,很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曾震不断思考,基层是化解百姓“鸡毛蒜皮”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如何才能打通法治惠民这“最后一公里”?
“抓前端,治未病!”从小的耳濡目染在此刻发挥了作用,院坝会能够“零距离”化解矛盾,大家都知道生病要去医院,那能不能打造一个专治矛盾纠纷的诊所?
“不仅要让大家求诊有去处,还要主动送诊上门!”
今年5月,曾震聚焦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依托全镇28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和村(居)人大代表工作站,开设“铝都法律微诊所”,形成以人大、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以及镇政府各部门业务骨干为核心的“诊疗团队”,探索出一条“定点坐诊+流动巡诊+上门送诊+专家会诊+定期复诊”的新路子。通过“铝都法律微诊所”,曾震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化矛盾”“涨知识”。
前不久,玉凤村村民老姜就通过“铝都法律微诊所”解决了一件“大事”。老姜和其他4位村民将名下土地长期出租给鱼塘老板慕某,慕某因病去世后,老板娘施某继续使用租地,却拒付租金。老姜他们多次找施某“要说法”未果,矛盾反而越积越深。
“铝都法律微诊所”接到村委会上报的纠纷后,调解团成员们采用情理引导、悉心释法、答疑解惑等方法,终于引导村民们放下多年心结,就是否继续租赁土地、租金给付金额等事宜达成了共识。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铝都法律微诊所”已累计服务群众2600余人次,修改、代拟各类法律文书77份,成功调处老人赡养、土地流转等各类矛盾纠纷98起,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3次。
构筑“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变“单打独斗”为“万物互联”
“既然不是人人懂法,那就让法律途径主动延伸到群众脚下。”
西彭镇地处中梁山麓、长江之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大园区、大企业、大农村并存的复杂情况,社会矛盾纠纷也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群体性和以利益诉求为主的特征。
“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基本就是3种解决方式:吵架、打架、告上法庭。”曾震总结道,小镇普法路漫漫,但矛盾纠纷可能随时都在发生,让所有群众都知法、懂法、用法,不能一蹴而就。
院落长、网格员、法律之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渠道多元但分散,能解决但不够迅速。
“那就另辟蹊径!”
曾震发挥自己的巧思妙想:“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万物互联,快速便捷,既然现有资源丰富且分散,那能不能构建一个圆,将所有资源纳入其中,让所有点位互联起来,使线索能够迅速传播,提高群众对法律的可及性。”
曾震结合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以个人、家庭为单位,在全镇范围内拓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以法律之家以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圆心,连接所有村(社区)干部、140名法律“明白人”、92户“学法用法示范户”、10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以及各类公益法律资源,使辖区每一位群众能在半个小时内寻求到合适的法律途径、获得法律咨询服务,构筑起“家门口”的“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截至目前,西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点共计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6300余人次,申请法律援助30余件,引入司法程序21件。
创“枫桥式”司法所
开辟基层治理新“枫”景
“缺乏经验不要紧,关键是要走出自己的路。”
2018年11月的一天,让曾震至今印象深刻。那时曾震刚到西彭两个月,一天上午,曾震的师傅邱所长正在楼上会议室组织调解一场矛盾纠纷,另一群人浩浩荡荡走了进来。
原是当事人的丈夫于工厂作业期间受伤,在与工厂协商赔偿金额时双方僵持不下。眼看师傅和其他前辈都在楼上忙碌,曾震就自己领着双方进了调解室,缓和对立情绪、找寻利益平衡点、背对背调解……一个上午过去,双方终于达成一致。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调解就是要把当事人的情绪表达翻译为现实需求。”初次成功给了曾震很大的鼓舞,也为他积累下了第一条“工作经”。
2021年,曾震全面负责起西彭司法所的工作;2023年,西彭司法所这支人均“90后”的队伍获评重庆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温和但有干劲”,这是曾震对同事和自己的评价,被问及这支年轻队伍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他说,用网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年轻人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大家年轻但不缺责任心,是因为曾所长带了个好头。”同事谭莉举了个例子,以往曾震住在西彭时,周末突发矛盾纠纷需要调解,曾震一声不吭地接下工作,他不说,但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后来曾震搬家到杨家坪,周末再有工作时,不待曾震安排,家住西彭的同事就自发把工作干了。
自2022年以来,西彭司法所将每周五上午设为“公共法律服务惠民日”;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持续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在曾震的带领下,这支“90后”团队从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普法宣传3个角度出发,创新服务模式、丰富调解机制、凝聚法治建设“共鸣力”。以实际行动,让“枫桥经验”在西彭落地生根,从而开辟了基层治理新“枫”景。
曾震说:“年轻人缺乏经验,那就更要敢于直面新的复杂情况、敢于走出自己的路!”(九龙坡区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