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干者“解绑” 让担当者“出彩”

发布时间:2024-12-24 11:11: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在基层屡见不鲜,让基层干部深陷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泥沼”,难以集中精力办实事、解民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找准着力点为基层干部“解绑”,宽严相济执纪问责让担当者“出彩”,在基层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在“查病灶、开良方”上发力,以下看上找准减负问题。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基层减负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必须要以猛药去疴的魄力,擦亮监督“探头”,精准识别基层负担过重的“病灶”,通过明察暗访、大数据监督等方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发现的普遍性、制度性问题,深入排查文山会海、重复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摆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执行政策措施“一刀切”、督检考过多过频、耍官威搞特权等问题。督促各责任单位点对点整改、举一反三纠偏、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在“管当下、顾长远”上落脚,以点带面减负瘦身。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制度建设是根本,做到既要管当下,也要顾长远,必须要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台账资料和证明材料,让基层干部从“材料堆”中解放出来。要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秉承着“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初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上。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成效的跟踪评估,定期回访基层干部和群众,了解减负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敢撑腰、鼓干劲”上突破,以减增能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干部为事业担当是前提,组织为干部担当是保证。基层减负要坚守实事求是生命线,是什么性质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对待,查实多少问题就处理多少问题,在查处问题的过程中不放纵放水、不强拉硬拽、不拔高凑数,才能树立起鲜明监督执纪正导向,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处理,确保公平公正、干部服气。要具体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看待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中的失误错误,准确区分是“为公”还是“谋私”,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既做到大胆容错、果断纠错,又防止保护变庇护、宽容变纵容,最大限度化“消极”为“积极”,激励干部敢闯敢试敢干。(麻栗坡县六河乡纪委、张雪)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