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安民警彭勇荣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发布时间:2024-12-25 17:34: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日前,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民警彭勇荣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19年如一日,用忠诚与热血谱写出一册浓墨重彩的寻亲传奇。

因感动而选择

义无反顾走上漫漫寻亲路

“警察同志,你知道白沙场吗?”2005年的一天,一位老人拦住正在社区走访的彭勇,向他打听起一个老地名,眼中满是期盼。老人从四川省成都市来,少年时离开合川,从此与合川的亲人失去联系,现在人老了,只想落叶归根。已在合川城区苦寻两天,一无所获。恰好,彭勇在合川多个乡镇工作过,对各乡镇历史沿革及地理环境很是熟悉。脑中立马闪现,白沙场就是现在涞滩镇的宝华村。加上他长期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说得拢话、打得拢堆”,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几番询问查找,很快就联系上了老人的舅舅。

“警察同志,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家!”老人颤颤巍巍地拉着彭勇的手,潸然泪下。看到一家人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听到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彭勇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在彭勇的记忆里,这是第一次帮人寻亲,成功的喜悦至今仍在他脑海中回荡。

造化弄人,2008年7月,彭勇在一次办案途中遭遇车祸,导致颅脑损伤、肺部挫裂及全身多处骨折,细碎玻璃扎进手臂无法全部取出,被评为七级伤残。养伤期间,彭勇对未来满是迷茫。

“人生有很多选择,劫难,亦是历练!”妻子的话字字砸在彭勇的心上。伤愈后,转岗到社区警务工作的他很快发现,公安机关时常接到群众求助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由于时间久远、人地生疏等原因,往往成功率不高。这些寻亲者,都历经了不同的艰辛坎坷,有的甚至连亲人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论时光过去多久,始终没有动摇过找到亲人的信念,这份执着令人感动。

“为民寻亲!”彭勇暗下决心,从此利用工作之余走上了“24小时在线,节假日不休”的寻亲路。

因信念而坚守

锲而不舍书写厚厚寻亲录

也许是见过了太多的艰难困苦与悲欢离合,即便身体残疾,彭勇寻起亲来总是像在找自己的亲人一样,有着近乎狂热的执着。为征集失散者信息,他先从自己负责的社区入手,逐户走访,主动向群众公开联系方式,制作个人信息公示牌,联络社区干部和爱心人士共同搜集消息,还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征集线索。

2019年春节前夕,彭勇到陕西西安探亲,当地居民胡某文、胡某明兄妹偶然了解到彭勇的警察身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求其帮忙寻找65年前在合川失散的大姐“秀秀”。彭勇立即行动,在仅有“大姐小名‘秀秀’,出生于1949年左右”等极为有限的线索下,采取电话打探、实地走访和发动群众等多种方式开展寻亲工作,终于在春节期间将现名“苏某秀”的大姐找到。彭勇坦言,这一路的找寻可谓是艰辛甚至让人绝望,但当得知“秀秀”的消息后,一股热血便直冲头顶,心情格外激动。

模糊的人名、更迭的地名、不准确的出生年月、大致的容貌,甚至姓名的一个谐音,可能就是求助者能提供的全部线索。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取得突破?彭勇通过“推理当下”来“还原过去”,与求助者聊家常,帮对方“找回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然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因专业而闻名

始终如一秉承殷殷寻亲志

彭勇的专业源于随身“背”着的四件法宝:一套“三心四勤”工作法,“热心耐心细心、脚勤手勤口勤脑勤”是他一以贯之的服务理念;一幅烂熟于心的“脑”地图,一个个小地名的前世今生他总能娓娓道来;一部“神通广大”的通讯录,手机里2000多个基层干部群众的联系方式是他强大的“关系网”;一本皱皱巴巴的笔记本,一页页人物关系图谱他都如数家珍。

彭勇不仅在“团圆行动”的路上干得漂亮,一件“助人还债”传颂诚信美德的另类寻亲故事也让人赞叹不已。

2021年12月6日,彭勇偶然读到一则标题为“王某某,你在哪里?”的寻人启事:铜梁人王某英要归还17年前拖欠王某某的1万元货款。彭勇顿时被王某英的诚信态度所打动,当即决定要帮她兑现承诺。他在户籍系统查询后,分别给合川区内几十个与王某某同名的人打电话联系,逐一核查甄别,发现都不是王某英要找的人。接下来他调整思路,推测王某某的名字可能有误,可王某英却坚持说名字没错。“在买卖货物时,你看见王某某亲笔签名没有?”彭勇问。“看见过,他写的名字中间那个‘银’字好像没有‘钅’旁。”王某英回忆说。“银”字没有“钅”旁不就是读“艮(gen)”吗?彭勇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再次查询,终于找到了债主王某某。

一时间,众多媒体记者、自媒体公司以及网络达人纷纷前来对彭勇进行采访,大量媒体公司专门为彭勇拍摄纪录片,还有人想将彭勇的事迹拍成电影。面对名利的诱惑,彭勇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很多寻亲者都会问彭勇:“怎么收费?”19年来,彭勇坚持用同一句话让群众放心:“不要一分费用,只要一颗真心!”。

因团队而强大

众志成城接力绵绵寻亲梦

2022年9月20日,合川区公安局“彭勇寻亲工作室”挂牌成立。在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工作室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助力寻亲解民忧”理念,坚持“传统思维+数据赋能”方法,汇集户政管理、刑事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专业人才12名,在人像比对、DNA鉴定等现代科技手段加持下,寻亲效率大大提高,2024年已经成功帮助61位寻亲者圆梦。简洁的工作室里,挂满了一张张团圆的合影,69面锦旗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不得不提的,是一面来自海峡对岸,写着“民警尽责一帮到底,两岸亲人终得团圆”的锦旗。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1949年说起,唐某明的父亲唐某仪迁居台湾,20世纪80年代,唐某仪与合川老家亲人有了书信往来,正欲回乡时,却突发疾病离世。“弥留之际,爸爸还念叨着‘回家’。”这份浓浓的桑梓情,让血脉相连的唐某明铭刻于心。

尽管唐某明努力寻找亲人,但书信丢失,尝试多次未果。今年初,他看到“彭勇寻亲工作室”的报道,随即寻求帮助。提供亲人名字后,寻亲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法,但始终未能找到。

彭勇辗转与合川唐氏宗亲文化研究会取得了联系,在唐氏宗亲中发布了一则寻亲启事。不久后,三汇镇大田村的唐某润打来电话:“我大伯唐某厚当年去了台湾,还与老家通过书信。”在唐某润家中,彭勇发现了一封提及改名和全家福的信件,并迅速通知了唐某明。唐某明确认找到亲人,激动地表示多年的寻亲梦终于实现。

今年,彭勇已帮助4名台湾同胞回到大陆认亲,当他们踏上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看到美丽富饶的景象,纷纷感慨是彭勇帮助他们实现了认祖归宗的愿望。

19年,彭勇接受寻亲求助260起,已找到198起,成功率高达四分之三,对未找到的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这是彭勇的执着,也是他的信念。

他将一条条寻亲事迹记录成册,着手策划一本充满感动的寻亲录。他走上讲台分享经历故事,让倾听者深受洗礼。他号召受助群众加入助人行列,鼓励多行善事。他联合宣传、统战、民政、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群策群力,助力寻亲工作。他积极联动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彭勇寻亲工作室”公益项目。他网上发起寻亲接力,号召全社会一起帮助失散家庭实现团圆梦!(重庆市公安局)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