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16:56: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为深刻且多元的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社会环境变迁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剖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其内在逻辑,从本质属性与多元内涵入手,挖掘其在个体成长、社会进步及国家复兴层面的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国家在新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深度剖析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紧密关联着国家发展的核心要义。它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肩负着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重要精神纽带。从文化角度而言,它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汲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维系着民族的精神血脉;从历史维度审视,它承载着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厚重记忆,是对先辈们奋斗精神的传承延续,为当代社会提供价值指引与精神动力,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历史性特征。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内涵构成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内涵构成同样丰富而深刻。在文化维度,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的爱国情怀、家国观念以及民族气节等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相融合,通过文化教育、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得以传承与发展,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升华为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从社会维度出发,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培育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引导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与公共事务,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与人际关系贡献力量,推动社会朝着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于国际维度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既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又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参与全球事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公民,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与风范,实现国家发展与全球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体系构建

(一)个体价值:塑造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个体而言,是塑造全面发展人格的关键要素。从思想道德修养维度看,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个体在道德认知与价值抉择的道路。通过对国家历史文化中道德典范的学习以及对国家发展进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的敬仰,个体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逐渐明晰善恶是非的界限,进而培育出诸如忠诚、奉献、正直等高尚品德,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为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道德完善提供坚实的指引。

在心理素质强化方面,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个体心灵的坚实后盾。当个体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时,源自对国家深厚热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赋予其强大的心理韧性与抗压能力。这种情感支撑使得个体在艰难险阻面前保持坚定信念,激发其内在的拼搏精神与进取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自信心与自尊心,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稳定发展,助力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姿态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有机融合。

(二)社会价值:筑牢国家发展的坚实根基

在社会层面,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价值。其显著增强社会凝聚力,通过激发社会成员对国家共同利益的关切与认同,跨越地域、职业、阶层等差异鸿沟,将分散的个体力量汇聚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在面对国家建设的重大任务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挑战时,这种凝聚力促使人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为实现社会目标而不懈奋斗,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它在社会中倡导爱国奉献、敬业担当、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与道德风尚。从公共秩序的自觉维护到社会公德的积极践行,从志愿服务精神的广泛弘扬到社区互助氛围的日益浓厚,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素养,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促进社会在文明进步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三)国家价值: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国家宏观视角审视,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进程中,它激发全体国民的创新活力与奋斗精神。通过培养国民对国家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人才投身于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文化传承创新以及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人力保障,推动国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在国家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与大国担当的公民群体。这些公民在国际交往舞台上,秉持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理念,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成就,彰显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贡献与责任意识,有效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塑造出一个开放、自信、包容、负责的大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助力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稳健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向度传输、目标单一化等问题,难以充分满足新时代受教育者的多元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复杂要求。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成为首要任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将学生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特个性的学习主体。教育者需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以及成长环境,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明确多元化教育目标是关键所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传授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在情感层面,引导学生对国家产生深厚的热爱、对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和自豪;在思维层面,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国家发展中的问题,理性看待国内外形势;在行为层面,鼓励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优化教育内容,增强教育针对性

教育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载体,其质量与针对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脉搏,整合丰富多元的素材。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等,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厚根基,传承民族精神基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如红色根据地的历史故事、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激发其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

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是增强教育针对性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案。小学阶段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国家象征物(如国旗、国徽、国歌)的认知和尊重,初步树立国家意识;中学阶段则在深化历史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民族责任感;大学阶段应注重开展理论研究、社会实践调研等活动,提升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三)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实效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教育方法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课堂讲授、报告讲座等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教育体验,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设逼真的历史场景、现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的奋斗精神以及时代的伟大变迁。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也是强化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参与红色研学旅行,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汲取精神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社区建设、环保公益、关爱弱势群体等,使学生在奉献社会中体会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主题演讲、辩论、征文、文艺创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爱国情感、展示思想才华的平台,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同时也在校园和社会中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张东,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20年高校思政重大项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ZDA156)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