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角:中国故事的多元叙事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4-12-30 15:45: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以“身边事华夏情”第一届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大会为例

【摘要】本文聚焦于“身边事华夏情”第一届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大会,探讨大学生在该舞台展示下如何以多元叙事展现中国故事。通过分析参赛作品及选手表现,剖析大学生利用个人经历、文化传承、社会热点等叙事维度,借助多媒体、互动式等创新手法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揭示了大学生在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叙事能力培养、创新叙事形式、拓展叙事渠道等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举措。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协会指导,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协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主办,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系承办的“身边事、华夏情”第一届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大会为大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展示平台,他们在此以独特视角和多元叙事开启了中国故事讲述的新探索。

二、“身边事华夏情”大会:大学生叙事舞台搭建

该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众多大学生的参与,涵盖不同专业、不同地域背景。笔者作为河北传媒学院学生作品《最小的水花》的指导教师参与了此次大会。大会主题“身边事、华夏情”精准定位,鼓励大学生从身边日常挖掘素材,本次大会共开辟了三个赛道,包括普通话赛道、方言赛道和留学生赛道。大学生们将个人成长、校园生活、社区见闻、民俗文化等与宏大的华夏情怀相联结,打破传统中国故事讲述的宏大叙事局限,让中国故事有了更接地气、贴近年轻人的切入点。例如,来自吉林艺术学院高校的学生讲述自己与中国戏曲的故事、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讲述了红三代的故事、在方言赛道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用本土家乡话讲述了并介绍自己的家乡本土文化,以及留学生赛道的同学讲述自己与中国的故事与华夏的情缘让大家也感受到了留学生眼中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演的现场,选手们激励角逐,精彩纷呈,故事的选材立意多元化,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叙事的手法巧妙灵活。既有回望革命历史的生动讲述,也有呼应时代号召的青年之声;不仅有融合戏剧化演绎和历史故事的结合表达,还有个性化展示与风格化讲述的紧密结合。

三、大学生多元叙事维度剖析

(一)个人经历叙事:以小见大展国情

许多大学生选手选择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成长中的点滴感悟与家国关联。一位在沿海城市求学的农村大学生分享了自己求学路上,家乡从泥泞土路到柏油马路、从破旧老屋到新农村小楼的巨变,用自己的升学轨迹映照出农村的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成效。这种叙事方式凭借真实可感的细节,如父母辛勤劳作供自己读书的场景、村里新修建的图书馆,让听众极易产生共情,真切体会到国家发展对个体命运的改写,使抽象的国家政策在个人故事中有了生动注脚。

(二)文化传承叙事:京韵今风传文脉

文化传承是大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学生以《京韵不息文脉传心》为题,深情讲述了自己与京剧之间的情缘。他分享了自幼对京剧的好奇与向往,从偶然听到的一段唱腔开始,便被京剧那独特的韵味深深吸引。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唱念做打,感受着京剧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他积极参与校园京剧社团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排练演出,将京剧之美传递给更多人。他的故事,是对京剧文化传承的生动诠释。同时,在讲述过程中他展现了一段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扎实的功底在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中尽显。不仅仅在讲他与京剧的故事,又真真切切的把京剧文化通过自己唱腔展示在舞台上,两种艺术手法的结合使他的故事生动又富有京韵乐美。

(三)社会热点叙事:时代脉搏映担当

大学生敏锐捕捉社会热点,为中国故事注入时代活力。在讲好中国故事大会上笔者所指导的河北传媒学院学生作品《最小的水花》以奥运人物全红婵为题材讲述了她与跳水的故事,从故事题目的命名就独具匠心,一语双关“两个最小”最小的奥运冠军,最小的水花。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舞台上,学生用生动的讲述、鲜活的语言,再现了全红婵与跳水的不解之缘,从艰苦训练时的汗水挥洒,到赛场上惊艳世界的完美一跳,那“最小的水花”不仅绽放在泳池,更激荡在每一位观众心间,让中国体育精神熠熠生辉。在讲述的最后进行了结构性留白,让在场的观众一起欣赏了全红婵的完美跳水瞬间,意犹未尽。

(四)留学生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力

在此次大会有一个特殊的赛道,叫做留学生赛道。来自海外各国的留学生也加入讲好中国故事的阵营中,他们以自己在中国留学生活为素材讲述了自己与中国之间的情缘。留学生讲述自身与中国的故事,对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意义非凡。一方面,能提升可信度与亲近感,因其作为亲历者,从日常视角出发,让国外受众像听朋友分享一般,真切感受到中国魅力,而非单纯接收官方信息,进而拉近与中国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展现多元中国形象,鉴于他们背景各异,既能呈现春节、京剧等传统文化,又能分享移动支付、高铁等现代元素,打破刻板印象,呈现中国的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兼容之态。同时,有力促进文化交流,其学习生活中的跨文化互动,不仅助力相互理解、减少隔阂,还能实现文化双向传播。此外,还拓宽了传播渠道,凭借在本国社交圈及各类场合的影响力,借社交媒体、演讲交流等,贴近国外受众,增强传播实效。

四、大学生创新叙事手法运用

(一)多媒体融合:视听盛宴增魅力

在大会展示中,大学生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视频、图片、音频巧妙融合。讲述非遗传承故事时,配以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展示视频,在悠扬的民间音乐背景下,加上传承人口述历史的音频剪辑,让非遗文化扑面而来,直击观众心灵。介绍科技创新成果时,运用炫酷的 3D动画模拟技术原理,配合科研人员现场讲解的同期声,使复杂的科技知识通俗易懂又极具观赏性,大大提升故事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二)演绎式叙事:参与体验强共鸣

部分选手采用了演绎式叙事技巧,通过人物扮演,他们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从细微的表情变化到肢体动作的精准把控,无不展现着角色的喜怒哀乐。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演绎式叙事所营造的故事氛围更加具体,创作者的参与体验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更加的深刻直接,同时,也将向观众更加清晰、具象化的表达课故事的内容以及提供更加直接的情感刺激。这种演绎式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单向讲述壁垒,营造出全民共话中国故事的热烈氛围。

五、多元叙事与创新实践的意义

(一)对内:文化传承与自信重塑

大学生的多元叙事在校园、社会掀起中国文化热潮。身边故事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家国发展的深度关注,促使更多青年投身文化传承实践,如校园里兴起的传统手工艺社团、历史文化研读小组等。同时,一次次精彩讲述让大学生看到国家成就、文化魅力,从心底生发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文化自信,转化为学习奋进、报效祖国的动力,为社会注入青春正能量。

(二)对外:形象塑造与国际交流

通过大会的传播以及网络扩散,这些大学生讲述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外国友人从中看到中国青年的活力、中国社会的多元包容、中国发展的蓬勃动力,颠覆部分刻板印象。例如,留学生在观看大学生讲述的社区互助养老故事后,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怀有了新认识;国际媒体报道大学生科技创业故事,展现中国创新生态,助力中国国际形象塑造,为跨文化交流搭建起青春桥梁。

六、优化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建议

(一)叙事技巧深化培训

高校、社会组织应联合开展叙事技巧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作家、媒体人传授故事架构、情节设置、情感调动等精细技巧。例如,开展故事创作工作坊,指导学生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起承转合,打造故事高潮,让中国故事更扣人心弦,避免平铺直叙,提升讲述质量。此外,还可以举办叙事技巧大赛,鼓励学生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以赛促学。设置丰富的奖项,激发大家对叙事技巧提升的热情。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分享优秀的叙事作品和技巧讲解视频,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定期组织交流活动,让参与者分享自己在运用叙事技巧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共同进步。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深化叙事技巧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为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贡献力量。

(二)跨文化叙事能力培养

鉴于国际传播需求,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迫在眉睫。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禁忌、价值观差异,学会在讲述中国故事时精准“翻译”文化内涵,找到中外文化共鸣点,如将中国团圆文化与西方家庭聚会习俗类比,便于国际受众理解接纳,拓宽中国故事全球版图。此外,还可以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直接交流,亲身体验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乐趣。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项目或海外实习,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建立跨文化叙事案例库,收集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案例,供学生学习和借鉴。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叙事能力,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三)持续拓展叙事平台

除了专项大会,要进一步挖掘多元传播渠道。鼓励高校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开辟大学生讲中国故事专栏;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出系列专题,给予大学生长期稳定展示空间;支持大学生走进国际交流展会、学术论坛,现场讲述中国故事,全方位、持续性放大中国故事声音。此外,积极与新兴的网络直播平台联手,策划“云端中国故事汇”直播活动,大学生担任主播,实时与全球观众互动,解答他们对中国故事背后文化的疑问,让交流更具即时性与亲近感。再者,与文化类 APP深度合作,打造有声中国故事专辑,以广播剧、配乐朗诵等形式,满足人们碎片化收听需求,让中国故事随时随地“声”入人心。同时,高校还可组织大学生参与国际文化竞赛,凭借精彩的中国故事表演、演讲等作品参赛,借助竞赛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拓宽中国故事出海路径,在世界文化交流的浪潮中扬起中国故事的风帆。

七、结论

“身边事、华夏情”第一届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大会见证了大学生在多元叙事与创新实践上的卓越尝试。他们以个人经历、文化传承、社会热点为经纬,佐以多媒体、互动式创新手法,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中国故事锦缎。这不仅在国内点燃文化传承之火、重塑青年自信,更在国际舞台上投射出中国魅力之光、助力形象塑造。未来,通过持续优化提升,大学生必将成为中国故事更耀眼的讲述者,让中国故事传遍四海、打动人心。

在新的征程上,大学生们将继续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他们会深入挖掘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素材,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呈现。无论是古老的传统技艺,还是现代的科技创新成就,都将成为他们讲述的精彩内容。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专业水准,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故事必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简介:刘迪(1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广播电视。

课题来源:2023年河北传媒学院第十五届校级科研课题项目《红色文化诵读的话语样态研究》项目编号:KT202369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