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31 11:24: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农村党员是党在基层的坚实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对于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筑牢信仰根基的迫切需要。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他们的信仰与态度影响着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当前,个别农村党员出现思想滑坡、信念动摇等问题,这不仅影响自身工作积极性,也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教育等活动,能让党员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乡村振兴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提升能力素质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对农村党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农村党员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引领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党员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运营等技能,能有效提升他们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开展乡村治理培训,使党员熟悉政策法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提供保障。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创新教育方式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互动等问题,难以激发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在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农村党员专区、远程教育网络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党员到乡村振兴示范地区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开展案例教学,选取本地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还可以建立党员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完善教育机制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长效机制,是确保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关键。要完善教育培训规划,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致富能手等担任培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党员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发党员的学习动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广大农村党员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俱乐镇人民政府: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