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蒲城县: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基层治理破题谋变
发布时间:2025-01-02 11:17: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今年以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抓手,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谋新抓实“一会一室两小组”(即农村红白理事会、农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工作室、农村建房指导小组、农村环境卫生监督小组)乡村治理模式,全面规范抓提升,精准施治促融合,有力推动红白事宜有章可循、急难愁盼有人来解、村民建房有规可依、人居环境有人常管,促进形成乡村治理共建共享新气象,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优化“一会”服务,让乡风文明起来。
标准清单化。制定群众认可的村级“红白事务”操办清单,对宴席标准、烟茶酒水、随礼金额等提出可量化标准,让“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风气转变成“我们村就这么办”的正气。监督具体化。建立“事前报备、承诺签订、事中服务、全程监督”以及积分制等长效机制,管好“事主、厨子、宾客、执事、司仪”五类人员,对违规村民扣除相应积分,并在全村范围内通报批评。制度人性化。注重吸收村民智慧,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引导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规范办理红白喜事3860起,减少支出980多万元,户均节省2000元以上。
工作人员在党睦镇党南村督导调研“一会一室两小组”、村级议事协商等工作
规范“一室”运行,让解题常态起来。
织密服务“一张网”。组建镇(街道)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将全县294个村(社区)重新划分为2513个一级网格、7079个二级网格、1502个三级网格和795个专属网格,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网格,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解决问题“全闭环”。以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为主体,采取“个人领单+组织派单+集体接单”方式,推动群众关切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运用“晾晒评价+述职考核”方式,即村(社区)党组织每季度对办结情况进行晾晒评价,年终对群众“三事”工作情况进行述职评议,实现问题解决在村组、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群众“三事”1.03万件,群众满意率98%以上。
蒲城县“一会一室两小组”专题培训现场
细化“建房”指导,让建设有序起来。
充实队伍,确保有人会管。将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充实进建房指导小组,并由县镇规划、住建、土地等部门、站(办)干部培训,统筹考虑耕地保护和生态环保等政策要求,依法依规指导群众建房。制定标准,确保有规可依。出台《规范村民建房管理指导意见》和《农村住宅设计方案》,严格规范农房设计、建设标准和许可审批,规定道路退让、相邻高低等建筑秩序井然,推广新型农房建造方式,提升建筑特色,体现关中风韵。加强巡查,确保有序建设。对排查出的危旧房屋、私搭乱建和有碍观瞻建筑登记造册、分类处置,对违反建房规定的,现场下达停工通知,实现全过程管控。规范审批农户建房390宗,未发生一例未批先建及上访行为。
强化“环卫”整治,让习惯养成起来。
严格整治标准。针对国省县道沿线、集镇区域和村组巷道,分类制定整治标准,深化拓展集镇“六个一”工程(一个配套完整的小城镇规划、一个休闲公园和文体娱乐场所、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或综合市场、一条特色鲜明的过境街道、一个功能齐全的敬老院和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民生福祉在统筹发展中持续增进,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监督习惯养成。制定村级环境卫生责任清单,实行“监督员+保洁员”分片包干,开展环境卫生巡查,落实农村环境卫生公约,促进基层主动创新。突出“三大革命”。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行单户改造、多户联建、水肥一体化、村级污水处理和完整上下冲水五种模式,生活污水管控率达到65%。试点“厕污共治”,实施“大三格+水肥一体化”工程,实现粪污就地消纳,资源化利用。健全清扫、垃圾收储、转运、资源化利用等体系,完善“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督,实现97%以上的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清理。(蒲城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