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里看应急|沙坪坝积极探索城市安全“数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1-02 11:17: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由重庆市安委办、市防减救灾办、市应急管理局主办的“新重庆里看应急”主题采风宣传活动走进沙坪坝区。据了解,该区坚持聚焦城市内外安全风险,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安全治理,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展现了积极作为。
数字助力 打牢防灾基础
每年汛期,沙坪坝区洪涝、地灾、森林火情等灾害易发、多发,如何高效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理念,确保将灾害遏制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信息化、数字化是破题的必然选择。
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卿斌文介绍,2023年,该区上线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打通12个部门数据壁垒,动态归集雨量、水位、涝情、实时视频、交通实况等41类数据,新布设中小河流风险视频监控15套,增加24小时“格点”降雨预报功能,构建嘉陵江洪峰过境风险管理数字模型,靶向预警临灾涉险人群,实现实时汛情“一屏掌控”、预警提示“一键智达”、转移避险“一图通览”、救援处置“一线调度”。
“以前,洪峰预警信息得靠电话、传真、文件等方式进行对接传递,影响了时效。有了这个系统后,水什么时候来,涨到什么位置在系统上一目了然,从而让我们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住户、商户、游客的疏散转移安置工作。”磁器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伏戴鑫说。
此外,沙坪坝区还陆续上线了危岩地灾风险管控系统和智慧森林防火系统,对全区120个地质灾害点位、8000余公顷林地实行实时监控,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智慧监测 夯实安全韧性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和有机体,打造安全城市,需要系统思维,推进体系化治理。”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达表示,近年来,沙坪坝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治,瞄准燃气、化粪池、污水管网等高风险领域,加快构建‘城市生命线监测+服务’体系,将监管系统与公共服务畅联,夯实城市安全韧性,保障城市生活要素畅通。
杨达介绍,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数字燃气管网特色应用,建成了燃气管网“数字一张图”,在三峡广场、重庆大学、磁器口古镇和输配站、加气站等高后果区安装管网哨兵87台、燃气报警器380台、烟感报警器350台、云台式激光甲烷监测器2台,利用数字孪生、AI仿真、3D建模、大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构建燃气管网体征指标、动态监测、风险处置、多维评价4个智能化模块,形成“站(场)、(管)线、(用户)端风险感知一张网”,风险预测能力、精准管控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大幅提升。
步入三峡广场,高楼林立、老旧居民区聚集,大中小学有数十所,每天人流如织,是燃气泄露评估中的高风险点。近来,一批地上、地面、地下的“管网哨兵”投用,用智能化、数字化为燃气安全进一步拧紧了“安全阀”。
沙坪坝区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应用,聚焦桥梁、隧道、井盖、化粪池、停车场、垃圾站、城市照明、人行地通、消防通道、城市道路积水点、大型户外广告等11类城市基础设施,赋权69类风险因子,构建风险算法模型,量化风险研判,划分5个等级,细化巡检标准,实行动态管控,同时针对437个突出风险点位,安装智能传感设备,整合公安、交通等部门视频数据资源,落实清单化管理。
“城市运行安全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安全风险点多面广,通过运用这套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应用系统,我们较好地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有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在日常情况下高效管控、特殊情况下安全可控。”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周斌说。
多跨协同 完善应急体系
沙坪坝区治理中心六级职员青洋表示:“建强应急大脑,健全联动机制,提升基层能力,集成化、体系化完善数字应急体系,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统一指挥、多跨协同、形成合力,确保将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是我们数字建设的初衷。”
沙坪坝区积极打造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将防汛、危岩地灾、燃气管网等应用接入治理中心运行,形成事件上报、任务分派、事项流转、事件处置、结果反馈上下贯通能力,梳理安全风险点3177个,接入感知设备52类11.1万余个,推进“问题能看见、信息能触发、处置能见底”。
同时,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区政府总值班室与区治理中心并网运行,出台应对极端天气应急值班响应预案,落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24小时值班值守机制,明确启动Ⅳ级及以上响应时联合值守流程。提升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内容,建立网格1445个,组织监管部门和水电气讯服务公司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增强网格力量,线下“进家入户”、线上“进圈入群”,推广使用“九小场所安全智管”“企业安全智管服”“高楼消防”等应用,及时发现、帮助解决群众身边安全隐患。
数字重庆建设是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破题之道、实现路径,未来,沙坪坝区将扎实建设数字重庆,加大“统”的力度、运用“数”的手段、做好“治”的文章,坚持急用先行,守牢安全底线,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持续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陈嘉玮、重庆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