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1-14 16:24: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会计学基础》作为高校财会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德才兼备新时期财会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高校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而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知识中的有效渗透,为后续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关键,同时也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深化落实《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应当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在课程教学中做到:课前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理论讲解,融入思政教育案例;课后拓展延伸,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一、《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关键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职业能力素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和利用,教师在《会计学基础》教学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从而有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现阶段《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受到关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之间的有效融合渗透,学生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不断强化职业能力素养为重要导向,在后续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高竞争力。

(二)提高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基础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与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营造的良好环境,可以有效建立起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保障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受到一定的挑战和冲击,以思政教育为基本导向,在各项育人活动的深化落实中,才能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丰富《会计学基础》课程人文内涵,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

立德树人是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深化落实《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相关活动的情况下,教师才能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化的成长平台,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改进教学策略,这对《会计学基础》课程高质量发展很有帮助。立德树人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基本导向,能够建立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机制,使得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为立人树人的全面实现保驾护航。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以生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是《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联系现阶段《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现实情况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方法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导向,将学生作为化学基础课程的实施主体,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和真实状况改进策略思路,从而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实施效果。

(二)遵循兴趣导向原则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深化背景下需要坚持兴趣导向原则,将高校大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案例呈现在课程中,为后续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提供一定的支持。坚持兴趣导向原则,需要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将学生真实学习情况转化为改进教学策略的依据,为后续增强教学趣味性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遵循职业导向原则

联系当前《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应当考虑到职业导向原则,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明确《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价值,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方面面,确保后续《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坚持职业导向原则,需要考虑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推进过程,将《会计学基础》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元素与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实现化学基础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

(一)课前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在现阶段《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需要考虑到任务驱动的相关需求,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角出发改进教学策略,为后续《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在《会计学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从《会计学基础》课程中挖掘相关教育元素,并且采取任务驱动的策略方法,引导学生在课程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在成为《会计学基础》教学的实施依据,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搭建适合学生的良好活动空间,才能带给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全面深化落实《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应当重视课前任务驱动的核心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建设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课前学会自主独立思考,并且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理念知识内容。面对现阶段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深化的现实情况,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任务导向也应作出调整,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

(二)课堂理论讲解,融入思政教育案例

《会计学基础》课堂是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学相关知识的重要平台,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同样需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以此为基础,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教师需要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案例知识,既要体现学生自身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的相关学习表现,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本质内涵,确保后续学生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不断强化学习体验。全面加强理论指导应当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选择恰当的思政教育案例,将先进思想政治理论与《会计学基础》课程相结合,为后续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联系现阶段《会计学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求,教师在案例整合上需要提高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下,促进学生《会计学基础》课程理解与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课后拓展延伸,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联系当前《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和特点,教师应当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课后延伸的视角出发对实践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在真实的实践中帮助学生强化职业道德品质,为满足《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设施需求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应当考虑到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和相关表现,在思政教育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并且合理渗透思政教育的相关活动。此外,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实践活动创新实施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明确重点方向,基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

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联系现阶段《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和特点,必须深入挖掘课程中思政教育相关要素,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呈现在课堂上,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全面完善《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的情况下,后续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理解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政观念,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饶庆林)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