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三关,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25-01-27 09:35: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追本溯源,这一切都离不开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可靠的接班人。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与能力强弱,不仅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精准落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是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刻不容缓,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严把选人、育人、用人三关。

严把选人关,夯实干部队伍基石

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越来越注重实绩导向,选人视野逐渐向基层一线、应急处置一线和信访维稳一线拓展。这是因为这些一线岗位直面群众、直面问题,最能考验干部的能力与担当。那么,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导向,精准选好干部呢?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考录工作是干部队伍的源头,必须做到精准科学。在公务员考录过程中,应根据岗位需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确保选拔出真正具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同时,积极畅通上下级干部流通渠道,推动遴选、选调等制度更加公平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要把好导向关。工作实绩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应进一步增大到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选人用人的比重。在选拔干部时,将群众评价、担当指数、工作考核评价等作为关键内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干部的工作表现有着最直接的感受,群众评价高的干部,往往是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担当指数则体现了干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与能力;工作考核评价则从多维度对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能够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

严把育人关,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关心关爱干部成长,以担当实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方面,要注重实践锻炼干部。基层一线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这里情况复杂、问题多样,最能锻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多方位、多岗位安排年轻公务员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同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信访接待、招商接待等重要工作中去,拓宽干部任职渠道,让年轻干部在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担当作为。

另一方面,要强化鼓励激励干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制度,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广泛开展“最美优秀公务员”等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对于那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

严把用人关,保障干部队伍廉洁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严把干部队伍廉洁关,把好用人关。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检视整改工作。对八项规定落实情况、为民办实事情况以及工作日常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检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通过思想教育,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让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要强化监督问责。加强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的联合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对发现的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查处一起,警示一片,通过严格的监督问责,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要畅通反馈渠道。群众的监督是最广泛、最有效的监督。要不断畅通群众反馈问题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多角度监督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让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一支廉洁干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积众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干部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只有进一步把好选人、育人、用人关,通过加强干部制度建设、激励干部担当实干、强化干部监督管理,才能打造出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敦厚镇:陈鹏)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