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偃师区:精彩瞬间绘就履职担当画卷
发布时间:2025-02-08 11:10: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洛阳市偃师区人大代表履职的舞台上,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汇聚成一幅幅温暖人心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人大代表们履职尽责、心系群众的使命担当。每一个瞬间都饱含着代表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热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偃师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精彩感人的瞬间,感受那份炽热的初心与责任。
教育之光,点亮未来——杨单霞的教育与代表之路b
教育是一场心心相映的邂逅,也是一场爱的修行。
身为偃师区人大代表和府店镇西管茅小学一线教师的杨单霞,就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2013年,大学毕业的她本有机会奔赴大城市任教,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和丰富的资源。然而,乡村教育的艰难现状深深触动了她,她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通过特岗考试回到家乡,选择在偃师区最偏远的乡镇任教,开启了用爱点亮学生心灵的征程。
在教育教学中,杨单霞全身心地投入,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她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洋洋在作文中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她就在课堂上专门分享其作文片段,鼓励洋洋讲述创作思路,让洋洋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学生们排练六一文艺汇演节目出现分歧时,她没有直接干涉,而是引导学生们讨论,让大家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最终节目在汇演中获得好评。她还深耕课堂,积极践行新课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资源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注重家校共育,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成长的桥梁。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多项荣誉。当选人大代表后,她深入乡村学校调研,提出“关于优化乡村教师年龄结构的建议”,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情系桑梓——人大代表助力乡村焕新颜
“乡村振兴的路上,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是乡村发展的引路人。”曾经,偃师区大口镇引礼寨村与府店镇的乡村发展面临困境,传统农业模式单一,收益微薄,基础设施匮乏,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乡村一片萧条。近两年,偃师区人大代表深入这些乡村角落细致调研,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倾听百姓的心声和诉求。针对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策法规出台,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筑牢法律保障。
人大代表们助力引礼寨村乡村道路“白变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柏油路如黑色的丝带般在乡村铺开,带来了出行的便利和发展的希望。他们还帮助各村引进特色产业项目,引礼寨村的艾草、菊花等中草药制作的香薰产业,建筑面积达1436平方米,深受东南亚国家客户青睐,带动 100余群众就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今年8月移栽进地的贡菜产业,每亩土地一年收益在7000元左右,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在府店镇南部山区,群众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开办农家乐、民宿,种植特色农产品,柏峪村已从单一的餐饮服务,逐渐发展为偃师周边周末近郊游的热门之地,带动80人就业。如今,乡村旧貌换新颜,人和业兴。
心系群众,排忧解难——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偃师区,人大代表们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刘先生来行政服务大厅办退休手续时,被告知养老保险缴费有问题,需再补缴几千元,否则无法办理退休,心急如焚的他来到偃师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咨询。当天在联络站值班的区人大代表王宏超、姬志强热情接待了他,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即与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联系,效能评价科科长李晓梅等人第一时间与社保部门、税务局相关人员沟通、协调,现场查阅相关资料,厘清事实关系。经查,刘先生存在2024年4—7月灵活就业养老保险欠缴记录,是因为其自身一直未中断参保,并非税务部门原因。最终,税务部门按刘先生提供的加盖社保部门印章的《情况说明》办理了“撤销 4—7月社保费计划”业务。刘先生感慨地说:“没想到人大代表办事真快,半天功夫就把我的问题解决了,让我少跑了很多趟,我非常感谢他们。”
这些精彩感人的瞬间,只是偃师区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偃师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着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偃师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欧阳广华、石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