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泉港炼油厂:科技与绿色共舞的石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5-02-10 10:49: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2025年1月,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海洋文化“海韵闽风”宣传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泉港的福建联合石化公司与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厂,开启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探秘之旅,深入了解泉港炼油厂的发展历程、先进技术以及在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泉州北翼,湄洲湾畔,福建联合石化公司的塔林罐丛巍峨耸立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1989年,中国石化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合资建设福建炼油厂协议书,就此拉开了福建石化产业的宏大序幕。不到三年,1992年9月30日,合格汽油从福建炼油厂常减压装置产出,结束了“福建不产一滴油”的历史。2007年,福建炼化与埃克森美孚中国公司、沙特阿美亚洲公司合资成立福建联合石化,2009年其8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投料试车成功,又结束了福建不产乙烯的历史。如今,福建联合石化已拥有14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10万吨/年乙烯产能,成为泉州石化产业的龙头。

走进福建联合石化公司,现代化的厂区布局整齐,各种大型设备有序运转。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延伸发展出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对二甲苯等产业链。在生产控制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各项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监控和调节,确保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而在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的中化泉州石化,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中化泉州石化的1500万吨/年炼油项目处于国内炼油企业的先进水平。其一期炼油项目于2014年7月建成投产,采用“大渣油加氢+小延迟焦化”方案,加工重质、劣质原油能力强,加氢能力占一次原油加工能力比例达国内最高水平,轻油收率领先。二期的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总投资约325亿元,自2020年9月20日乙烯装置开工以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在参观过程中,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海洋文化“海韵闽风”宣传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泉州炼油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投入和成果。中化泉州石化与国内石化装备龙头企业沈鼓集团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渣油加氢4m150新氢压缩机,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极少数能生产4m150系列大型往复压缩机的国家。并且,中化泉州石化坚持“能用国产装备绝不进口”原则,高端装备国产化率已超过90%。

绿色环保也是泉港炼油厂的一大亮点。福建联合石化继2022年入选福建省“绿色工厂”后,2023年又成功跻身绿色工厂“国家队”。厂区内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达到很高的排放标准,部分甚至可以循环利用。在废气处理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油气回收装置和脱硫脱硝设备,有效减少了废气排放。中化泉州石化在环保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仅环保相关投资就超过20亿元人民币,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炼厂三废处理技术,实现了生产与环保的和谐共进。

泉港炼油厂在社会责任方面也表现出色。福建联合石化积极参与助学、助孤、扶残、扶贫、赈灾等地方公益事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众多称号。同时,两家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泉州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泉港炼油厂还在产业协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福建联合石化为例,其与一墙之隔的国亨化学等40多个中下游产业项目组成了共生共荣的“石化朋友圈”。乙烯、苯、对二甲苯等产品供应给众多下游企业,带动了环氧乙烷、乙二醇、环己酮、精对苯二甲酸等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了整个泉州石化产业的繁荣。

参观结束后,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海洋文化“海韵闽风”宣传实践团队表示,此次参观泉港炼油厂收获颇丰。不仅看到了先进的石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深刻认识到了企业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产业协同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泉港炼油厂作为泉州石化产业的核心力量,正以科技为引领,以绿色为底色,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为泉州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信在未来,泉港炼油厂将继续秉持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石化领域创造更多的辉煌,为推动我国石化产业的进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刘子恒、孙浚桓、王国亮、王洪锐、高烨、尹干、柳禹凡(排名不分先后)

指导老师: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陆国兵、叶善斌、李治洲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