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言两语”想“千方百计”交“为民答卷”

发布时间:2025-02-11 11:08: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标”,每一句“三言两语”的诉求,都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党员干部作为服务人民的中坚力量,必须将人民的声音放在心头,把为人民排忧解难当作自己的使命,为了人民群众的“三言两语”,想尽“千方百计”,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一份令人民满意的“为民答卷”。

为“衣食冷暖”的“三言两语”,想“心系民生”的“千方百计”,交“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温暖答卷”。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人民群众关于衣食住行的每一句诉求,都是党员干部行动的“指挥棒”。“拼命书记”范振喜,身患多种重病却以钢铁般的意志扎根基层,带领周台子村从“一穷二乱人心散”的贫困村蜕变为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的新农村。他顶住病痛折磨,挨家挨户走访,改善村民住房、养老、教育条件,用“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将破败的土坯房变成整齐的楼房,将泥泞的乡间路修成平坦的柏油路。如今,无数基层干部以他为榜样,走街串巷问冷暖,夏查防汛安全,冬访取暖保障,把群众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范振喜为镜,主动俯身田间地头、社区街巷,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化解民忧,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转化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的温暖实绩,让党和政府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心田。唯有以真情实意对待群众,用真抓实干解决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能奋力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温暖答卷”。

为“急难愁盼”的“三言两语”,想“排忧解难”的“千方百计”,交“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担当答卷”。山有千重过千山,关关难过过关关。在群众的生活中,急难愁盼问题如一道道沟壑,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担当与智慧。“亮灯警察”陈清洲,面对群众出行安全的迫切呼声,以“不亮路灯不罢休”的韧劲,推动辖区新建斑马线18条、红绿灯15处,点亮15公里“漆黑路”,更在乡村道路增设交通安全设施,守护了万千家庭的平安团圆。他的事迹表明,群众的“急难愁盼”正是党员干部的“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像陈清洲一样,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迎难而上,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意,主动协调资源破解难题;要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空巢老人照料等“民生痛点”,创新“社区帮扶+社会联动”模式;要聚焦突发灾害、疫情等“急难险重”,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唯有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作自己的“心头事”,方能化“急难愁盼”为“幸福笑脸”,圆满答好“担当答卷”。

为“致富愿景”的“三言两语”,想“创新奋进”的“千方百计”,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发展答卷”。致富是人民最朴实、最迫切的期盼,唯有以创新破困局,以奋进开新路,方能将愿景化为实景。盐碱地治理专家刘小京,扎根南皮试验站33年,面对“土地泛白、庄稼绝收”的困境,以科技为犁铧,创新秸秆深埋技术阻隔盐分上升,发明咸水结冰灌溉法降低土壤含盐量,让千百万农民在“不毛之地”种出“金麦穗”。他的实践揭示:发展没有“标准答案”,却需“敢闯敢试”的勇气。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刘小京为标杆,立足岗位勇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中探索“数字农业+电商助农”模式,让特色农产品飞出大山;在产业转型中推动“传统制造+智能升级”,激活老工业基地新动能;在生态保护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经济惠及百姓。要既“仰望星空”学政策、研技术,又“脚踏实地”解难题、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促发展,让群众在产业升级、科技赋能中共享发展红利,为“发展答卷”创造出“共富答案”。(四川省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罗梦理)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