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5-02-11 16:38: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民族希望和国家未来,他们思维活跃、富有激情,但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深入沟通,在教学中接触学生数量多、时间长,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内容具有无比的灵活性和鲜活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这些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其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重要的“铸魂工程”,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特点及其优势

大学英语是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任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素材,如人生选择、诚实守信、传统文化、国家大事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依托。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利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来增加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将语言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教育实践。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进行国际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平台。通过这样的融合,旨在培养出既拥有扎实语言基础,又具备高尚品德和良好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学习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这也为学生们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供了契机,使他们能够更加自豪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尤为重要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课程,能够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积极主动地传播这些核心价值观。他们将成为连接中外友谊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教育实践,无疑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一)融入途径和方法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1)教材内容整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英语学习有机融合起来。例如,在讲授与人生选择、诚实守信等相关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课堂活动设计。通过组织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节等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全面发展。(4)在线教学资源利用。通过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如英语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互动平台。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还能够引导其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增强其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融入方式单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但许多高校仍沿袭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不仅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也削弱了教育的实际效果。探索和实施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当务之急。

(2)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虽然当前的教育教材中,确实包含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的素材,但这些内容往往显得较为零散,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这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筛选和精心整合这些素材,以便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求。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影响他们准备其他教学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3)课堂活动缺乏实效性。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过于简单或仅仅停留在形式化的层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足够的深度。这些活动往往只触及了问题的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和探讨其核心价值和意义。正因如此,它们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导致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显得不够积极,参与度普遍不高。有效的课堂活动应当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和热烈讨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能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4)课外实践活动缺乏持续性。在教育实践中,部分课外实践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常常局限于短期效果的追求,而忽视了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构建。这类活动往往如同流星划过,虽短暂闪耀却无法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记。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和持续的影响力,它们难以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更难以有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真正的课外实践活动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深化的过程,它需要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显现其教育价值。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当前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研究提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学习平台搭建。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Moodle、Blackboard等)搭建线上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这些资源包括英语学习材料、时事政治资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视频等。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和参与度。

(2)线下课堂活动设计。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线下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和互动合作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线下课堂活动应该注重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整合与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价值观元素,并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评价体系构建。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评价体系构建,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为其后续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线上学习平台的搭建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提前投入大量精力,精心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这些材料不仅要涵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还要注重其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需在已搭建好的线上学习平台上,清晰、明确地发布学习任务和要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路径。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不仅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其对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线上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线上自主学习活动。这一过程涵盖了观看精心制作的视频教程、深入阅读专业文章以及完成一系列在线测试等多个环节。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享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还促进了他们之间宝贵经验的分享与相互启发。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构建一个更加活跃、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与成长。

(3)线下课堂活动。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下课堂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更强调互动合作的重要性,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在心灵深处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认同。无论是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还是实地调研,每一种活动形式都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成果展示可以采用演讲、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则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通过成果展示与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并为其后续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四、总结

面对当代大学生易受不良思潮影响的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课程因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融入这一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融入方式单一、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课堂活动缺乏实效性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缺乏持续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模式,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语言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搭建、线下课堂活动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从而更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2023—2025年四川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项目“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视阈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文理学院、刘丹)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