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流动党员“红色家园”
发布时间:2025-02-12 11:01: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党章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者其他特定组织。”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增强“归属感”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解码的重要课题。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三维发力”,推动教育管理、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有机融合,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掉队”,精心服务“不打烊”,持续筑牢流动党员“红色家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红色“流量”。
“线上+线下”发力,以精细摸排推动教育管理“不掉队”。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动态掌握难、个体差异大,对基层党组织管理教育提出了严峻考验。要解决好教育管理问题,首要的就是解决好“党员在哪里”的问题。要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坚持“线上+线下”摸清底数,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溜边”。在“线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地域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基本信息、流动轨迹等线上跳动,党性教育、心理辅导线下跟进。在“线下”要落实走访慰问制度,深入村(社区)、企业、工厂等人员聚集地“查”,同时要关注城市的“三无小区”等犄角旮旯处,掌握一手资料,核实流动党员信息,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全面摸排机制,“流入”有信,流出有“迹”。
“关爱+关怀”助力,以精准服务推动组织温暖“不打烊”。党组织是党员温暖的家,流动党员工作岗位不稳定、从事行业相对单一,有了诉求、需要帮扶时等不到回应,党员归属感就会逐渐淡化。要解决好“归属感”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党员需要什么”的问题。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关心,进一步延伸党组织的服务链条,力求党员流动到哪里,服务关心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围绕就业、医疗、教育等“头等大事”,常态化开展关爱行动,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和生活困难的党员,了解诉求,办好实事。另一方面要在工作上关注,针对流动党员从事行业的不同和技能技术的状态,精准提供信息服务和培训服务,确保适应新环境、能有新作为,劳动有回报。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组织的温暖时刻都在。
“安家+爱家”给力,以精心建设推动平台聚心“不简单”。流动党员作为党员群体中的特殊的一部分,在建筑、外面、餐饮等服务行业、“三新两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好其作用对于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好发挥作用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怎样组织党员”的问题。要搭建平台聚心为流动党员“安家”,及时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让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有家可依”。同时,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当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基层治理等活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树立“以组织为家”的思想,让流动党员“有家”更“爱家”,让“流动”党组织成为“红色家园”。(高县教育和体育局、喻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