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推进产学研融合 助低空经济“起飞”
发布时间:2025-02-14 10:43: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月10日,福州市台江区与阳光学院签订《台江区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在产学研融合、专业人才培育、可持续人才蓝图构建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布局高质量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培育形成全面支持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打造低空经济人才培育基地
根据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福建多地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作为数字中国的实践起点,福州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低空空域改革的城市,根据《福州市加快推动低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底,全市低空产业链能级跃升,形成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6年底,力争低空产业相关企业数量突破400家。
低空经济正迎风“起飞”,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作为拥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3个国家一流专业的应用型高校,阳光学院依托福建省空间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等科创载体,以黄风华博士、欧建良博士科研团队为技术核心,构建起“学科交叉+场景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区域低空经济跃迁的关键支撑力量。
在《台江区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将合力组建低空经济专家智囊团,壮大“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打造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科创成果转化,吸引低空产业企业入驻。
通过聚焦低空经济的关键领域与人才培养,阳光学院将为福州市台江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并以人才驱动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图为阳光学院无人机实验中心,欧建良博士为学生讲解无人机测绘实操技能。
产学研融合为低空产业助跑
当前,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备受地方政府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低空经济正式纳入福建省“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计划”。阳光学院紧扣国家一流专业优势,精准对接工信部《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培育5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目标。
据了解,2025年,福州市台江区与阳光学院将重点围绕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建设,加强各工作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作,构建匹配产业布局的人才供应链。聚焦低空飞行器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等场景建设,推动低空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融合、空中交通与地面交通融合、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融合,努力构建多元应用市场生态。
“高校要培养适应产业的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阳光学院校长蒋新华教授表示。面对低空经济领域“技术迭代快、实操要求高”的特点,阳光学院将在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养中,创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模式,输送应用型人才。
在阳光学院无人机实验中心,欧建良博士的实验室团队用“无人机航摄+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毫米级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对河湖管理、环保巡查提供服务,进行自然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同时他还带领学生们结合土木学科“BIM+”技术,为老旧小区立面屋顶改造、古建筑保护、特色民居打造及在建道路、建筑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服务。(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