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风雪护路人
发布时间:2025-02-18 16:26: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护路人员帮助受困车辆脱困。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有限公司青南分公司供图
风吹雪,导致高速公路积雪达一两米;货车货物掉落,急需清理路面;高寒地区人员被困路上,需要救援……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速公路上,有一群人默默用行动保道路通畅,护佑过往车辆及人员安全。他们是“公路医生”,他们是“救援先锋”,他们是默默奉献的护路人。
路上救援是常事
何永胜是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有限公司青南分公司经理,作为一名高速公路养护人员,他在4000多米海拔的玛多县工作了5年多。自2017年德玛高速通车就来到这里工作,何永胜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有了荣誉感,他和同事们经历了无数次养护道路和深夜排险。
何永胜所在公司的交通安全运维大队有6个小分队,守护着853公里的高速路面。其中花石峡大队、野牛沟大队的工作范围在海拔4300米以上。德玛高速是从青海德令哈市到四川马尔康市的一条大通道,这条路开通后,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这里出入新疆。然而沿途海拔高、弯道多、长下坡等问题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耐心和体能。
“这里的高速路全国海拔最高,平均海拔达4000米,巴颜喀拉山口海拔4828米,日常应急保通、日常养护、清雪除冰工作最为重要。”何永胜介绍,除了日常养护外,巡查工作也十分重要,雪天他们要24小时在路上巡查。
2024年12月一天晚上8点多,何永胜和同事在路上巡逻,途经海拔4445米的挝卓依垭口,发现一辆车停在路边,黑夜中有人在车旁招手求援。此时,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巡逻车紧急停靠,工作人员急忙上前询问。他们走近发现,求助的是2名70多岁的男性游客,车上还有两名70多岁的女性,有严重的高反缺氧症状。经询问得知,4人自驾游,往香日德方向行进,途中2名女性出现高反,情况危急,只能在路边求助。
何永胜和同事们立即取来氧气瓶,帮助老人减缓高反,并将他们带到50公里开外的道路养护站休息,给4位老人提供了饭菜、氧气。休息一天后,老人们体力有所恢复,离开时老人们感激万分。
“像这样送氧气、送油、修车的事我们经常遇到,都很平常,微不足道。”何永胜说。
收起核桃送出温暖
对护路员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却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无比的温暖。
2024年11月8日,凌晨3时40分,紧急电话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雪山二号隧道,花石峡至大武方向,玛沁县雪山乡附近一大货车货物掉落。”东倾沟养护大队闻令而动。野牛沟站站长朱旭明和同事迅速赶往事发地。
凌晨4时10分,隧道口一辆大货车停在路边,路上掉满了核桃,安徽货车司机王安爱和妻子正在和巡逻队员收集核桃。原来夫妻二人从新疆拉了一车核桃要送去四川,途中没有发现货物松动,一路掉落了十多公里,行驶至雪山隧道货物歪斜严重,多箱核桃掉下,散落在隧道。巡逻人员发现他们后,紧急拨打了求助电话。“快速将半幅路面清理出来。”朱旭明安排人员沿途放置安全警示标志,快速清理,方便过往车辆安全通行。
“车在路上停一两个小时,就会造成路段阻塞,所以需要尽快清理。此时户外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人在外面长时间也会冻伤。”朱旭明说。他们有的用扫帚扫,有的一颗颗捡,边清理边用吊车装车,以最大的努力减少货主的损失。清理工作从凌晨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
“助人为乐,情暖人间。”司机王安爱对这次救助十分感激,送来一面锦旗,感谢养护大队在他无助的时候给予的温暖。
护路就是护安全
风雪夜,当人们都在温暖的家里休息,他们却恰恰相反,风雪越大,就越要出门清雪保畅。护路队开启24小时全天候巡查,以便及时清除路面积冰、雪障,更换损坏的警示牌等。
何永胜说,下雪时要及时与交警等相关单位联系,随时掌握路面情况,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从马尔康到花土沟再到新疆,是四川到新疆的大通道,很多想去新疆的人选择走德马高速。
“有些路段的风吹雪很严重,山上的积雪吹到公路上,堆在隔离带处,一夜之间能达到一两米厚,不及时清理,车辆就无法通过。”一次,辖区长石头山因积雪车辆滞留,他们开着除雪车、巡逻车,带着融雪剂、防滑沙赶到现场。
除了带着除雪设备外,护路队每次出行,巡逻车上都会备有氧气,在站点库房里长期备有棉衣、棉裤等应急物资,以备过路司机不时之需。春天雪多,滞留车也就多,在巡查时有的司机没有备足食物,花石峡大队大队长祁发军还经常将自己的食物送给过路司机,自己却忍着饥饿继续清雪保畅。
在这段海拔最高的高速路上,高原护路人和他们的暖心事还在不断讲述。(芦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