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网聚邻,幸福家园——苏庄三里“六邻”党组织工作法
发布时间:2025-02-19 15:12: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苏庄三里社区隶属房山区西潞街道,2009年由村转居,下辖7个自然小区,常住人口近7000人。一段时期以来,这里基础设施老旧,物业管理水平低,资金人员不足,接诉即办单量居高不下,社区两委干部疲于应付。为此苏庄三里社区将西潞街道“好邻居”协同治理党建品牌与社区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六邻”党组织工作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弘扬中华睦邻文化,推动精细管理和协作治理,将苏庄三里社区打造成一个邻里守望相助、资源高度整合、治理协同共促的幸福家园。
“六邻”党组织工作法的主要做法
一是党建聚邻。“党建聚邻”就是党组织将各社会主体凝聚在自己周围参与社会治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组建用好企业联盟、物业联盟,开展社区文联等活动,将党组织、企业商户等纳入“好邻居”阵营,实现资源共享、治理共抓,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北师大良乡附中初中部位于苏庄三里辖区,学校课桌椅二十多年未更新,成为难题。社区党委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发出号召,“好邻居”企业联盟中8家企业积极响应,合力捐赠价值75万元的1500套桌椅,让学生们用上了崭新的课桌椅,解决了难题。
二是治理安邻。“治理安邻”主要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实现社区治理全覆盖,把服务送到家门口。苏庄三里社区党组织创建了“育网式”工作法,将网格作为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的同时,培育网格中的党员成为楼门长、网格员等社区治理骨干力量,协助社区两委干部包楼、包单元,通过微信群、串门走访,实时掌握居民信息及需求,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回应解决。无法立即解决的,社区党委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人及时限,将矛盾吸附在社区。网格员走访发现社区张阿姨因生活拮据,靠卖废品贴补家用,家里堆满废品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社区党组织耐心进行劝导,并协调心理医生为张阿姨打开心结,组织人员清理家中废品,并为她募捐资金装修居住了近20年的毛坯房,既解决了安全隐患,也温暖了人心。
三是文化润邻。“好邻居”既是一种动员机制,也是一种人文氛围。“六邻”工作法通过繁荣社区文化,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了人人争当“好邻居”的良好氛围。苏庄三里社区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社区级文联,打造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的主阵地,创作关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诗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作反映社区人与事的《阳光大地家园》《阳光苏庄》等文学集2部,创作歌曲《百姓托起中国梦》等歌曲获得国家大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开展文艺宣教活动百余场次,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的邻里氛围。
四是服务助邻。“六邻”党组织工作法发动辖区机关单位、企业商户、居民群众组建“好邻居”志愿服务队,开展“好邻居”志愿服务活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人手不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而且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居民变被动为主动,保证了社区的长期治理效果。
苏庄三里社区党组织组建了由12支小分队200多人构成的“好邻居”志愿服务矩阵。“蓝盾”“螺丝钉”“泥瓦匠”“老司法”“巧裁缝”“剪爱”等小分队涵盖了治安巡逻、交通值守、普法宣传、环境清洁、义务维修、免费理发、爱心缝纫等志愿服务项目,在社区内家喻户晓。“螺丝钉”小分队和“泥瓦匠”小分队负责设施修理,近两年,共维修单元门60多个,修补破损路面500多平方米。“剪爱”小分队由有理发技能的好邻居组成,每周固定时间在社区活动室为老年人免费理发,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理发服务。“巧裁缝”小分队队员为居民免费修补衣服、裁剪裤边,利用剩余布料制作环保购物袋,免费发放给居民。为鼓励好邻居学先进,当先进,争当好邻居,将“好邻居”精神发扬光大,社区党委开展各类“好邻居”评选,评选出“好邻居”“文明楼门”等奖项,并为他们颁发荣誉,让“好邻居”成为人人渴望拥有的善良荣誉。
五是亲情暖邻。亲情暖邻体现了“六邻”党组织工作法从中华传统睦邻传统中汲取的力量,营造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社区两委干部率先垂范,通过“同坐板凳结对帮扶”等活动,加深与居民的亲情关系;干部亲手编织红围巾送给独居老人;对困难家庭,提供申请公租房、大病救助、就业信息等帮助,并号召社区干部捐款给患大病的家庭渡过难关。如今,苏庄三里社区人情味更加浓郁,邻里之间帮助接送孩子、照顾空巢老人、帮忙打扫卫生的例子比比皆是。
六是和谐睦邻。和谐睦邻主要体现在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和谐方面。社区党委从事前议事协商,事后矛盾调处两个方向发力,减少化解矛盾冲突。议事协商方面,社区党委主动设置议题,对涉及居民利益的问题通过“好邻居”议事协商会集体讨论和民主决策的方式来解决,让利益相关方都满意,不留后遗症。2023年和2024年,苏庄三里社区5个小区通过充分协商议事,在合理调高物业费的同时,顺利选聘了新的物业,保证了广大居民的民主权利,提升了物业管理水平,小区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矛盾调解方面,成立苏庄三里社区“我来办”工作室,依托“许顺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基层人民调解员、管片民警、法官工作站的法官、检察服务e站的检察官以及信访办和司法所的退休老干部组成一支强大的专业矛盾队伍,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矛盾调处能力,年调解案件272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中海京西里小区因物业开始收取车位费与业主产生矛盾,大多数业主认为价格过高,纷纷反对,矛盾逐渐激化,甚至产生扬言的恶性事件。社区党委迅速组织“我来办”工作室同物业与业主面对面沟通,说理论情,经过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了物业与业主都同意的收费标准,成功避免了群体性事件。
“六邻”党组织工作法成效
一是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显著增强。社区党组织作为“主心骨”,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在社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党支部和党员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创城创卫等工作,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社区风貌焕然一新,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居民的广泛赞誉,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
二是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六邻”党组织工作法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党员们亮出身份、发挥特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成为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主力军”。无论是在各项志愿服务还是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大幅提升。通过“好邻居”议事会等平台,居民们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在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方面,居民们的参与度大幅提高,环保意识、邻里关系都得到了明显强化。“结对帮扶”“邻里节”等活动增强了居民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工委委员、苏庄三里社区书记、邵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