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里的自然与匠心交融——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探寻广西天然胎漆器
发布时间:2025-02-20 10:55: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桂林漆器技艺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王伯杨正在给手中的漆器髹漆。苗涵蔚
2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灵感制造局团队走进位于广西桂林的“柘漓”文化产业基地,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他们深入了解了广西天然胎漆器的独特魅力,并探访了桂林漆器技艺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王伯杨的工作现场。
走进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漆香,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王伯杨坐在工作台前,专注地给手中的漆器髹漆,神情专注而虔诚。他的身旁,摆放着各种形态的天然胎漆器,这些作品或古朴典雅,或精巧别致,每一件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
广西天然胎漆器历史极为悠久,桂林漆器传统制作技艺发源于西汉初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荆楚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以天然材料作为胎体,如竹根、灵芝、柚皮等,这些材料质地坚硬,自带大自然的韵味。
传承人王伯杨介绍道,其中的天然胎漆器工艺体系中的创新产品——柚罐,已成为桂林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三月柚子花,四月结果果。五月点点嘎,六月把爷爬到树高头,口水趟到西门桥。阿爷要弄烟包壳,阿姐要弄桂花盒。”一首临桂童谣讲述了桂林柚罐的制作过程。柚罐巧妙地将沙田柚这一地方特色资源融入非遗技艺,不仅保留了沙田柚原有的清新香气和温润质感,还通过独特工艺处理,使其更加耐用且富有艺术美感。改良后的柚罐有了标准容量,形态也更具亲和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天然胎漆器的工艺技法独树一帜,其在造型上崇尚自然,追求天趣,图案抽象古朴。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具有浓郁的地域及民族特色,广西天然胎漆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以王伯杨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功不可没。他们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这一传统技艺,通过不断创新和传承,让广西天然胎漆器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这一传统瑰宝不仅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还通过各种渠道走进了大众视野,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相信在坚守与创新下,广西天然胎漆器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文化传承的历史长河中续写辉煌篇章。(陈诗瑶、周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