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一单制"破局 协同打造现代物流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3-03 17:13: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中国物流业正迎来一场由制度创新驱动的效率革命。3月1日,国铁集团与中谷物流、信风海运等四家头部航运企业签署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铁水联运体系迈入标准化、集约化的新阶段。这一改革不仅是运输组织模式的技术性突破,更是落实国家"降本增效"战略的关键落子,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提供了制度创新的中国方案。

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倒逼流程再造。长期以来,多式联运的"分段委托、多次结算"模式导致物流环节衔接效率低下。货主需分别对接铁路、港口、航运等多方主体,重复提交单据、协调运输标准,叠加短驳换装带来的时间与资金损耗,使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长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此次"一单制"改革直击行业痛点,通过"一次委托、一单到底"的集成化服务,将原本分散的运输环节整合为标准化产品,本质上是运用系统思维对物流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

标准化体系构建释放协同效应。此次合作的核心突破在于建立了三大统一标准:一是货物品名、箱型等基础规则的互认机制,打破了铁水运输间的技术壁垒;二是开发统一数据交换报文标准,实现了铁路95306平台与海运订舱系统的深度对接;三是创设铁水联运作业规范,将40余项传统操作节点压缩为15个标准化步骤。这种"规则先行、系统赋能"的改革路径,使得客户通过单一窗口即可完成全程物流方案设计,运输周期平均缩短20%,综合成本下降12%-15%。2024年11月试行以来,该模式已服务企业超2000家,集装箱周转效率提升31%,印证了制度型开放的显著成效。

市场化改革激活资源配置效能。国铁集团此次选择的四家合作方均为市场化程度高、网络覆盖广的航运龙头企业,这种"强强联合"的战略布局凸显出鲜明的市场导向。通过整合铁路干线运输的规模优势与航运企业的全球网络资源,现已形成覆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12条精品线路,可提供"铁路班列+航运班轮"的62种组合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95306平台开放接口后,中小货主得以共享头部企业的议价能力,仅华东地区试点企业就实现年度物流成本节约超3.6亿元。

数智化底座支撑可持续发展。"一单制"改革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起数字物流生态。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运单物权化,使"一单"兼具运输凭证、结算依据和融资担保三重功能,初步破解了多式联运单证金融属性缺失的难题。同时,物联网设备的全域接入使集装箱定位精度达到98.7%,客户可实时追踪货物在15个关键节点的状态变化。这种"物理流动+数据流动"的双重闭环,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碳足迹核算等增值服务奠定了数据基础。

当前,全球产业链竞争已从单一运输效率比拼转向供应链体系竞争。我国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既是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制度的创新,更是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作为。随着RCEP区域物流通道的加速整合,这种以标准化促一体化、以数字化促便利化的改革经验,或将重塑全球物流治理体系,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牛鹏成)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