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奏响区域协同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5-03-10 16:40: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3月5日,一列载着100标准箱日用小商品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西站驶出,标志着义乌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业务量累计达100万标准箱。这一数据不仅是物流运输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铁路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的生动注脚,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战略意义。

从运输效率提升层面看,铁路在海铁联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运输模式下,货物辗转多地,多次装卸,时间成本高且损耗大。而海铁联运借助铁路大运量、长距离、全天候运输的优势,实现了货物从内陆到港口的高效直达。义乌作为“世界超市”,商品种类繁多、出货量大。过去,货物运往港口依赖公路,运输能力有限,遇上交通高峰或恶劣天气,延误频发。如今,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铁路高效的编组、调度系统保障货物按时、安全抵达宁波舟山港,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运输稳定性显著增强。一趟趟装满小商品的班列,如同一条条纽带,将义乌的商贸活力与宁波舟山港的开放优势紧密相连,让“中国制造”更快地驶向全球市场。

在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海铁联运更是功不可没。义乌与宁波舟山港,一个是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二者本就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海铁联运将它们深度绑定,带动了沿线产业带的蓬勃发展。对义乌而言,稳定高效的物流通道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了商品价格竞争力,吸引更多国内外商家入驻,促进了商贸业进一步繁荣。同时,也刺激了本地制造业的升级,如小商品制造、电器生产等产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更及时地调整生产、扩大规模。对宁波舟山港来说,充足稳定的货源提升了港口的吞吐量和影响力,带动了港口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仓储、货代、船舶修理等。港口与内陆城市通过铁路紧密协作,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义乌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业务量突破百万标箱,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国际市场上,“义乌制造+宁波舟山港出海”的模式,让中国商品在全球贸易中更具竞争力,稳定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宁波舟山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世界各大洲,通过海铁联运,将内陆地区的经济活动融入全球经济循环,拓展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国内市场,海铁联运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让内陆地区共享沿海开放红利,推动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

此次义乌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取得的成绩,是铁路部门与港口企业紧密合作的成果,更是我国物流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的见证。随着铁路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运输组织的不断优化,海铁联运有望释放更大潜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现更加耀眼的中国风采。(杨朝栋)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