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赋能教育,河南师大“智”启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18 14:55: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像人一样进行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人工程序或系统。”近日,河南师范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师范类)》正式开课,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聪品教授从鲁班造木鸟等古代人们对智能机器的畅想切入,讲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高潮,以及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最新进展。学生时而被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提问难住,时而因老师的简单通俗解释而恍然开悟。这是该校在新学期推出的创新实践——将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相结合,给学生带来一场思维革新的盛宴。
“应用人工智能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否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是评价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袁培燕说,我们希望通过该课程帮助师范生理解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算法思想,赋能实际教育教学。
该校教育学部部长罗红艳介绍说,本门课程基于“AI+教育”的创新设计理念,课程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系统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以及重要算法模型,并通过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引导师范生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老师讲到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导航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场景,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该校202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窦静莹说,平时我也会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一些文件整理、翻译文本等任务。将来走上思政课讲台,我会继续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是学校博约通识课程体系中博约核心课程,学校依托教育与计算机学科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智启、智创、智绘和智评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助力培养具备AI素养和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豫派名师。”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表示,学校未来将聚焦通专融合,积极组织开设更多“AI+学科专业融合”通识课程,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胜任未来数字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成为智能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陈锐、闫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