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电吉林长龙山风电项目无惧严寒高效履约剪影

发布时间:2025-03-19 09:32: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直出高耸映平川,极目连云待风飞……”

进入3月,松辽平原寒风仍然凛冽。蓝天白云下,吉林长龙山20万千瓦风电项目场内,一台台风机拔地而起,犹如振翅翱翔的雄鹰迎风傲立。接近零摄氏度的空气中,能听到风机叶片切割寒风的声音,那是它们在动情地讲述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江西水电)鏖战冰雪、无惧严寒高效履约的故事。

驭风鏖战,夯实项目建设“强根基”

项目建设初期,面对工期紧迫、低温雨雪天气、地面积冰积水、供货滞后以及设备运输等多重挑战。江西水电施工项目部不畏严寒驭风鏖战,通过细化任务节点、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等措施,掀起了冬季施工热潮,夯实项目建设“强根基”。

“项目建设前,我们就提前考虑发电场施工道路修筑与集电线路占地青赔、大型设备与机械运输、风雪高寒与低温恶劣天气施工安全等问题……”

项目经理彭灯告诉笔者,为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和督导力度,项目管理人员持续与业主、监理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影响施工安全、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全力保障工程工期顺利推进。面对困难与挑战,全体作业人员没有退缩积极应战,从图纸与现场勘探回来的大数字入手,理顺工序,实行“一人一个点、三点成一面”的布局,推进道路修筑、发电场、集电线路等作业,有的放矢一一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大型设备物资运输难题,项目部多次组织人员与风机、塔筒、主变等设备厂家进行实地勘察,复核沿线桥梁涵洞等构造承载能力,排查可能影响通行安全的各类隐患,制定最优运输路线,针对道路狭窄、路基松软等情况,铺设施工专用道为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了风机组件、集电线路物资、升压站电气设备如期抵达现场。

施工过程中,项目及时纠偏,根据现场实际优化施工设计、工艺方案、措施,有效解决基础管桩达不到设计深度、低温混凝土养护等困难。特别是在零下近20摄氏度进行基础浇筑时,现场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迅速搭建封闭保温大棚,设置4台热风机维持棚内温度。浇筑完成后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采用混凝土无线测温仪,精准有效地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和工程施工进度。

2024年11月17日,31.5千米场区道路全线贯通;

2024年12月7日,266基铁塔基础完成浇筑;

2024年12月8日,32台风机基础完成浇筑;

……

项目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作业人员朝着早日实现项目既定目标不懈努力。

攻坚克难,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2024年11月下旬始,工程施工现场气温骤降至零下15摄氏度左右,寒气逼人。项目部克服高寒低温、风雪等恶劣天气,集电线路、风机吊装等建设热度和速度丝毫不减,各作业面抢工期、保进度,攻坚克难,统筹各方力量,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11月28日,项目完成了首基L15号风机的吊装任务。要在严寒天气下完成32台风机吊装,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抢抓起重吊装‘窗口期’,一刻也不松懈。”

项目执行经理姜文才介绍,对于超危大工程的风机吊装工程施工,要求各职能部门必须到场督战,时刻关注实时风力情况,作业人员轮班24小时待命。只要风力允许,即便是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的午夜,管理人员必须迅速到位,着手吊装工作。

“对于吊装施工,最大的难题就是风速的影响……”项目安全总监李方宝告诉笔者,叶片要安装在115米高塔筒顶端的机舱上,风速超过8米/秒就无法吊装。“平地上感觉风不大,但100多米的高空就完全不一样,叶片对风很敏感,稍有一点儿风就会导致叶片大幅摆动。”

“集电线路铁塔全部实现机械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克服高寒低温恶劣天气,仅35天就完成了266基铁塔组立施工任务……”技术员陈柏邑介绍,为确保铁塔组立顺利推进,项目部凝心聚力研究出“卧装整吊”流水作业工艺,组建组装、吊装等12个作业面,全面安全快速推进组立塔施工。

通榆的冬季,长期刮北风,气温在零下10至20摄氏度甚至更低,即使在阳光下也是寒气逼人。为确保施工人员免受严寒侵袭,项目部给现场人员配齐棉鞋、加绒手套、加厚脖套和雷锋帽。同时,每个作业面都搭建避风保暖场所,每日供应红糖水、姜茶和高热量食品,为施工人员补充热量,起到驱寒暖身的作用。

各工序交叉作业高峰期,在冰天雪地里,400多名作业人员,110多台挖掘机、吊车、运输车辆,在各作业面来回穿梭,人声、哨声、机械轰鸣声,在松辽平原共同演绎了一场项目建设大合唱。

党建引领,激发项目建设“红动能”

长龙山风电项目建设现场,有这样一支由党员、团员组成的青年先锋队,他们从进场开始,用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不间断坚守,以“钉钉子”的精神,确保了每一个施工节点按时完成。

面对任务重、工期紧的双重挑战,综合能源公司第三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延伸项目一线,融合项目生产,组织党员、团员、技术骨干驻场解难题、破堵点、控质量、保安全,激发项目建设强动力,为项目建设汇聚起一股不可阻挡的红色动能。

首台风机开始吊装时,因设计与设备厂家未及时沟通,导致吊装时存在较多分歧。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业主、监理、设计工代、设备厂家在现场集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协商解决,优化吊装方案,形成“流水作业线”,为后续风机吊装提高工效。

项目部坚持以“方案决定成本”和“快速化施工”为导向,根据现场实际优化施工方案。以8回集电线路为例,项目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图纸、讨论设计方案、分析技术难点,结合实地踏勘,有效规避村庄、国道等位置,在与设计多轮沟通后优化线路走向,节约了施工成本,还有效减少施工难度大、征地困难等问题。

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为确保大部件设备运输安全,常在深夜近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下抢修道路;工程设备到货后,不分昼夜冒着严寒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严把施工建设质量关;每台风机吊装前,加强吊装器具的安全隐患排查,以确保现场吊装作业安全。

升压站停电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时,因图纸、设备供货滞后等原因,导致现场部分作业无法推进。项目部迅速组织人员分析原因,第一时间与业主、设计、设备厂家进行沟通,研讨寻求解决方案。最终提前一天完成扩建间隔一、二次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度。

眼下,项目管理团队仍在严寒中,一丝不苟抓建设,克难攻坚推进度,全身心投入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和机组、集电线路及升压站设备调试等工作中,抢抓一切有利施工条件推进工程建设,为实现“3·30”并网发电目标不懈奋斗。(文字:叶联华、图片:陈柏邑)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