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六地生态“智治” 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落户重庆
发布时间:2025-03-20 10:09: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3月19日,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数字生态环保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聚焦数字重庆建设、区域协同治理、数智融合等话题,共谋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发展蓝图,畅谈数智如何助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会议现场,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签订了《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合作协议》,并在现场举行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揭牌仪式。
据介绍,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携手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向“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迈进,建设成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研究高地,提升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助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智能化应用场景研发上,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将联合各省(区)市,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构建上下游贯通、区域协同的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共同推进数智化创新应用平台的算法、模型、组件研发,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产品,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流程与模式,在大气、水、土壤等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应用,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建设上,基地将构建区域协同治理数智化创新应用管理体制机制、理论方法、规划标准,推动各省(区)市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突破区域壁垒,实现协同共进。
在技术创新与场景打造上,将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机制,基地将强化部省(区)市两级数据资源集成,实现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互联互通,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
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上,基地将依托各省(区)市现有防护体系,构建安全监测分析、风险信息共享、应急处置响应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多层级安全协同联动体系,提升区域整体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在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上,通过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智能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培训,提升基层人员技术能力。同时,组建专家团队,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据悉,该基地落户重庆,设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基地的核心任务是聚焦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深度应用,提升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探索破解跨域协同难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路径,助力长江大保护。
当天,来自浙江、西安、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结合自身经验,围绕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展开了研讨交流。(文/唐灿、图/重庆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