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基层“三件法宝” 赢来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2025-03-21 15:21: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基层工作永远在路上。时序轮转之间,我已入职自然资源部门基层工作半年,行走在川南高县“丝路茶乡”的绿水青山间,鞋底沾满的不仅是泥土,更是与土地情感相连的人生初体验。回首相望,在这半载光阴里,每一次驻足都为着践行守护自然资源的使命,每一程丈量都是对为民服务初心的叩问。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我们,虽然阅历尚浅,但用好“俯身问计、枝叶关情、躬行践履”的三件法宝,“基层小白”也能赢来风景这边独好。

以山水为砚,研出“俯身问计”的谦逊情怀。每当行走在田埂沟壑间,如若置身没有围墙的自然资源课堂。犹记初至时,面对土地权属纠纷的复杂局面,村民一句“你们‘大学生’能懂我们种地人的事儿?”让我如芒在背。于是,我开始静下心、俯下身,从方言俚语学起,用好每一次与群众交谈的机会,蹲在田地里请教农事流程,坐在屋檐下话家常里短。每次的“院坝会”“田坎会”上,我用方言俚语把“占补平衡”“非粮化整治”等文件用词,翻译成“保饭碗”“留后路”的口头语言。重复就是力量、反复必见效果,如今村民从“被动管”转向“主动护”,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口舌”少了,盯住乱占耕地的“眼睛”多了,保护耕地的氛围浓了。这就是基层教给我的第一课:脚底沾泥终不悔,俯身方闻泥土香。文凭仍需两脚泥,谦逊方能走四方。

以草木为笺,书写“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还是“为民”二字。当政策执行遇上群众质疑,我深刻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土地保护”与“民生发展”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于是,我们以政策法规为经,以群众需求为纬,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探索出“整治+产业”“修复+文旅”等复合型路径。近日,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5000亩油菜花田进入盛花期,远看一片金黄浓郁,“花海春酒”“花田喜事”带动“花田文旅”开出“致富花”,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群众脸上的笑容让我读懂:基层工作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实践综合题。唯有将党的政策条文化作群众语言,把政策关怀传达到百姓心坎,才能真正架起党群“连心桥”,让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星月为灯,点亮“躬行践履”的实干担当。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越是艰难处,越是修身时。当栉风沐雨时巡查地灾隐患,泥泞脚印会化作守护平安的印记;当晨露未晞时翻越蜀山茶海,鸡鸣犬吠是献给实干的赞歌。当防灾避险化作屋檐下的促膝长谈,当政策条文转为院落中的方言讲解,我逐渐懂得:基层这本“无字书”,须以汗水化担当墨痕,用脚步作实干注脚。正如山涧青石历经风雨冲刷愈发温润坚实,年轻干部的成长亦需在躬身实践中沉淀光华。“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山河为证,星月为凭,这方土地上的草木荣枯、阡陌变迁,都在诉说奋斗者最质朴的幸福愿望——晨昏坚守中筑牢的平安屏障,星夜巡查时望见的万家灯火,泥泞跋涉后绘就的山河无恙。且行且思,终悟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

(四川省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罗梦理)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