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伯林促进社会稳定的事迹
发布时间:2025-04-04 21:15: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伯林是家喻户晓的“和事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先后荣获市级、省级、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典范。深受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感,给社会稳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扎根基层开展社会治理
自2013年担任调解员以来,张伯林同志扎根基层社会治理一线,近三年,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
2022年,他在调解一起因宅基地引发的家族纠纷时,发现涉事六户村民矛盾根源在于排水系统缺失导致房屋屡遭水淹。张伯林协调镇规划办、水利局实地勘测,推动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争取28万元资金重修排水渠,同步化解了长达八年的产权争议。调解记录显示,他为此案徒步走访37次、手绘调解路线图12稿,最终促成六户签署和解协议并联合赠送“为民排忧”牌匾。该案例入选司法部《基层治理创新百例》,带动全镇建立“调解+民生工程”联动机制,2023年通过此类模式化解矛盾89件,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赢得了群众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可,更获得党和政府对他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方面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调解工作中的卓越表现
张伯林同志面对各种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他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耐心细致的原则。无论是邻里之间的琐事纠纷,还是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矛盾,他都能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法律知识,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通过耐心的沟通协调,化解矛盾,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2023年,他成功化解一起跨省工伤补偿纠纷,展现基层调解专业力量。湖南籍农民工陈某在萍乡施工坠落致残后,因用工方涉及湘赣两省企业推诿补偿,家属一度聚集维权。张伯林连夜驱车400公里赴湖南调取关键证据,自费聘请三甲医院专家鉴定伤残等级,创新设计“法定补偿+人道补偿”阶梯方案,最终促成94.3万元补偿协议,创下当地工伤调解纪录。调解过程中,他带医疗箱参与谈判、为感染伤口的当事人换药的细节,让企业负责人动容追加5万元助学基金。该案被司法部列为“跨区域调解典范”,推动湘赣边区建立工伤纠纷协作机制。数据显示,张伯林近几年处理的21起跨省纠纷调解成功率100%,兑现补偿金逾千万元。
他的调解工作不仅解决了眼前的纠纷,更从根源上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为当地的和谐稳定筑牢了防线。
为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感
他深知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调解过程中,他不仅关注纠纷的解决,更关心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2022年3月,他在处理73岁独居老人李桂花的赡养纠纷时,通过三次深夜家访发现老人面临手术缺钱、危房漏雨、心理抑郁三重困境,随即启动“民生调解联动机制”——协调卫生院减免检查费、推动危房改造补贴1.2万元、组织志愿者每日陪护,最终促成子女签署含医疗费共担、轮流照护等条款的赡养协议。结案后持续跟踪3个月,帮助申请6000元手术减免、解决小儿子就业问题。据统计,张伯林推动的“调解+民生救助”模式使当地涉老纠纷满意度从68%提升至94%,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他通过调解工作,帮助许多家庭化解了矛盾,重拾了亲情;帮助邻里之间消除了隔阂,恢复了和睦;帮助当事人解决了实际问题,减轻了生活负担。他的工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社会稳定谱写新的篇章
这位调解员张伯林同志的工作成效显著,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他的调解工作不仅减少了诉讼案件的发生,降低了司法成本,还通过化解矛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他的努力让乡镇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控制,让社会秩序更加井然,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也为其他调解员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共同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总之,这位乡镇人民调解员以其卓越的工作表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市级、省级、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感,为社会稳定写下了新的篇章。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司法服务所(供稿:杨志广、郭亚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