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之泉”浇灌群众“幸福之花”

发布时间:2025-04-07 15:28: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晨光微露时推窗,几簇郁金香正绽新蕊,晨露在花瓣间流转如星。恍然惊觉,这草木荣枯之规律,竟与基层治理之道异曲同工。基层党员干部正如新时代的“园丁”,在阡陌之间践行着特殊的“园艺哲学”,既要懂“植物生长”,又须知“群众心脉律动”。用真心真情浇灌“群众之花”。倾听诉求、解决难题,都是在为其施肥松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朵花绽放光彩,芬芳群众生活。

以真诚为露,润泽群众友谊之花。“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这“三真”构成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行动纲领。在基层服务中,我们要走访群众要以“力行而后知真”的行动去看农户家里有什么、缺什么,要真切地关注农户的“住房、教育、医疗及饮水安全”,不能走马观花,要用自己脚上的“泥土”来衡量自己是否真切地在付出,丈量出与群众心贴心的距离。这种真诚不是会议室里的高谈阔论,而是卷起裤腿下田插秧时的汗珠,是坐在门槛上与老乡唠家常时的笑容,是把群众急难愁盼当作自家事的担当。正如"半条被子"的故事穿越时空仍在回响,真诚的交流总能叩开群众心扉,润泽与群众的友谊之花。

以汗水之肥,培育群众幸福之花。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这种“带头流汗”的作风,为“培育幸福之花”提供了组织保障。乡村振兴征程中,离不开基层干部用汗水浸透衣襟,群众的幸福之花,从来不会在空谈中盛开,它需要躬身实干的耕耘,需要滴水穿石的坚持,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才能培育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花。

以担当为光,照亮群众未来之花。担当是什么?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担当是走访群众时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是为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而积极奔走,是面对政策落实的难题不推诿、不逃避,争取更多的惠农政策落地。让担当之光温暖每一位群众,绽放出幸福未来的绚烂之花。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既是养花人的境界,更是共产党人的品格。当"民情地图"上标注的每处院落都传出笑声,当昔日的撂荒地变成"致富花海",我们读懂了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新时代的"园丁"们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锦绣画卷——这或许就是"为人民服务"最诗意的表达。(高县沙河镇人民政府、宋华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