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街道:建“家站”一体代表履职阵地,以“五常”促代表履职为民

发布时间:2025-04-16 09:23: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不少地方都面临着闲置房屋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另辟蹊径,2019年将龙池商住城一处闲置资产,通过老旧小区提升,征求多方意见改造为“老茶馆”恢复文化和服务场景,同时“老茶馆”作为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南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新址,并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了都江堰市首个“家站”一体的代表履职阵地,是代表联系群众(选民)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拉近了代表与游客、群众的距离,促进了代表与选民的沟通交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灌县古城毗邻AAAAA级景区——都江堰景区是游客到“三遗之城”——都江堰的必游打卡地,坐拥成都市最美街道西街、南街、幸福路,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驻足停留。“家站”所在的龙池商住城位于灌县古城的核心区域,其内设置的“有事找街长”工作室不仅服务于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且因为其内还设立了“喫講茶”居民调解室,周边居民群众有事没事也爱到“家站”坐坐,拉拉家常,扯扯纠纷,同时,南桥社区作为成都市村镇学院、都江堰市委党校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教学基地,每年接待全国各省、市、州学员逾万人,其中近半学员均为各地各级人大代表,学员们到南桥社区参加现场教学时都会到“家站”走走看看,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因此,灌口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南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可谓真正根植于游客和群众之中,是最接地气的“家站”。而“家站”一体的属性以及“家站”常年开展的“张嬢说事”和“有事找街长”活动,也让代表进“家站”真正做到了“五常”——“家站常回、温暖常送、家话常谈、困难常帮、民情常收”。

“家站常回”。除了灌口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每月10日固定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南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固定每月20日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会有相应的市人大代表轮班进“家”入“站”外,市人大代表向科作为南桥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大多时间都在“家站”,无论是龙池商住城老旧小区改造,邮电公寓环境治理,或者商业街区提档升级,都是向科在“家站”收集到的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

温暖“常”送。代表进“家站”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务等送回“家站”、送进院落,让居民和游客及时感受到上级和党工委、办事处最新的决策部署,哪些是基层能够落实的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家话“常”谈。代表回“家”问声好、看一眼、转一圈、喝杯茶、拉拉家常是一件好事,比回“家”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居民游客中、深入街区院落里、深入商家嘘寒问暖、了解情况,在家话“常”谈中,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样代表和居民、游客才都能找到家的味道、家的温暖、家的感觉。

困难“常”帮。代表回“家”就是了解掌握“急难愁盼”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关心帮助居民、游客,并协商各方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代表回“家”更是“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真实实践。只有真心实意地去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让居民、游客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亲人就在眼前。

民情“常”收。“家站”引入的热心群众代表常年开展的“张嬢说事”和“有事找街长”等活动,辅助代表倾听民声,收集民情,调解民忧。对于群众反映的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调节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登记收集转交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帮助解决或者移交相关部门协助限期解决。近年来,退休不褪色的热心群众代表张兆坤张嬢嬢的“喫講茶”居民调解室“张嬢说事”已成功调解各类邻里、家庭矛盾30余起。辖区商家有纠纷了,游客有困扰了,第一时间也会到“家站”找热心群众代表周欧,“小事不推脱、大事不含糊”的周欧是商家们自己推选出来的民间街长,就因为他凡事公正,不存私心,能解决问题。不论是正式代表还是热心群众代表,只要他们常在,就能给居民、游客满满的心安,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就是将民情民意、矛盾纠纷收集处理在最前端。

下一步,灌口街道将继续优化“代表之家·履职之站”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家站”不但“有形”,更要“有实”、“有神”,提升代表履职成效,以代表“履职指数”换居民、游客“幸福指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都江堰新篇章凝聚民心、汇聚力量。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