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乌江潮”| 看涪陵教育矫治所如何以党建“红色引擎”激活矫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16 09:23: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以前处理所内事务就像‘打游击’,问题总是解决不完。”近日,重庆市涪陵教育矫治所(下称涪陵所)政治处主任卞洪文感慨道,“通过党建引领,所里的事情就像‘按图索骥’,缺啥补啥、差啥改啥,工作开展效果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涪陵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教育矫治工作重点难点,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动戒毒教育与社会预防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将“红色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不断提升教育矫治质量。

红色基因铸魂:锻造戒毒铁军的“精神密码”

涪陵所坐落于乌江和长江交汇的乌江西岸。在创建“一所一品”工作之初,所党委围绕司法行政戒毒行业特征,融入场所文化、警营文化、戒治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创建了“乌江潮”党建统领特色品牌,并提炼出“潮涌乌江、警心向党”党建品牌主题精神口号。

“乌江潮”LOGO由党徽、飞鸟、浪花、敬礼的警察组合而成。标识整体既是一朵奔涌向前的浪花,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逗号,象征着戒毒警察忠诚担当、坚守初心,勇立潮头、奋勇向前。

为推动党建统领优势层层放大、党建工作效能整体跃升,涪陵所对党建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结合涪陵巴文化、理学文化、白鹤梁水文文化、榨菜文化、“816工程”三线建设文化五大地域特色文化,提炼出“忠”“诚”“清”“勤”“创”五字精神,倡导民警政治“忠诚”、守住“清廉”、“勤奋”工作、锐意“创新”。13个基层党支部在“乌江潮”党建品牌统领下,分别结合本单位工作特征创建了党建分品牌。如政治处支部的“政工娘家人”、一大队支部的“钉子精神”、医院支部的“医者仁心”等。通过子品牌的创建,进一步强化了党建统领。

“在所领导的带动下,全所每个民警都主动将理论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精修课。”涪陵所政治处副主任田兵介绍,以“乌江潮”微课堂为载体,场所每周通过线上学与线下学、集中学与专题学、个人自学与大会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民警对最新理论成果进行系统学习,并贯穿到场所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聚焦场所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涪陵所坚持将从严管党治警责任化、纪律整治常态化、体制机制科学化、专项活动目标化,常态化开展警务督察,全面改善队伍作风士气,有效提升队伍执行能力,保障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有力有效。

为促进民警素质大提升,涪陵所不仅对具有大数据网络和科技信息专长、管理专长等能力的民警骨干进行多岗位交流锻炼,还将愿干事、能干事的民警安排到更具挑战的岗位上,同时,创新开展机关对基层、老民警对新民警、党员对新党员一对一帮扶,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

此外,场所通过制定《党支部考核办法》《科级领导考核办法》《民警学习提高班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奖优励先制度,通过“双亮榜”,让真真正正踏实干事的人得到奖励回报,也对违规违纪的人进行公示警告,不断激发民警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队伍执行能力明显提升。

“警医合作”良方:“管教医”一体化融合发展

“今天是谢医生坐诊,需要看病的学员,请依次排好队……”在重庆市涪陵区戒毒医院就诊室,教导员吴怡静正有序组织戒毒人员就诊看病。

2023年8月,渝东南地区首家戒毒专科医院——涪陵区戒毒医院创建成立。该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负责渝东南片区收治戒毒人员的疾病诊疗、药物依赖处置、卫生防疫、健康宣教、传染病筛查等工作。

为推动“管教医”一体化工作落地落果,涪陵所严格执行医生下沉基层一线的工作要求,增强安全管理、教育矫治、生卫医疗等主责主业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不断提升教育戒治质量,确保场所安全稳定,推动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医生不单纯的只是医生,他们的身份首先是一名戒毒警察。所以我们要求医生在接诊时,除急诊外,要和病人多聊一会儿天,不仅要了解病情,还要掌握就诊戒毒人员的思想状况。戒毒人员大多心理偏执,装病和‘以病抗管’情况突出,只有通过多沟通交流,与其共情,才能找准症结所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吴怡静介绍。

在对医生在加强部门协作、提高服务意识上,涪陵区戒毒医院也有着严格要求:日常诊疗工作中,要求医生认真细致、有耐心,及时、合理处置病员,并作好相关的医疗处置的解释工作,避免医患矛盾;在大队巡诊中,及时筛查隐患病员并合理处置,为大队安全工作减轻负担;在外诊外治过程中,及时与外院专家沟通病情,并做好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办理相关的医疗法律文书时,要求及时、认真,高质量、高效率;对重点重危重患病戒毒人员实行一人一策,责任医生要及时告知大队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同时,该院还探索建立戒毒医疗监测预警体系,对戒毒人员健康状况、疾病情况准确做到事前预警、事中防范、事后评估。

在对外协作上,涪陵区戒毒医院从构建“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模式体系着手,打破场所医疗的局限性。

“自‘管教医’一体化融合发展以来,有效提升了在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期的管理,降低了病残人员的管理风险,对戒毒人员的把控度也更加精准。而且也增强了戒毒执法工作各方面的数据质量,为推进智慧戒毒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涪陵区戒毒医院院长王国富表示,下一步将做好“管教医”一体化发展的迭代升级,持续提升管理、教育、医疗与大队日常管理的深度结合,切实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

理学戒毒创变:传统文化激活矫治新动能

2023年4月入所的邢某,表现较差。在车间劳动偷懒被发现后非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嬉皮笑脸。后又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言语冲突,态度嚣张,不听民警劝阻。鉴于此,经所在大队研究并报所部批准,邢某被列为重危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

根据邢某的情况,涪陵所结合开展的理学戒毒实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戒治方案第一阶段:聆听+练操,增强自控能力;第二阶段:学习+诵读,充实内心世界;第三阶段:反省+改过,树立正确认知;第四阶段:习礼+行善,培养良好道德,以环境涵养、文化实修、认知教育和礼仪传习等方法帮助邢某开展戒毒康复。通过1年的理学文化教育戒治,邢某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很大提升,达到预期的矫治目标。

据悉,涪陵所充分利用涪陵理学发祥地这一地方文化品牌优势和强大影响力,深入挖掘理学文化中对戒毒具有核心作用的积极因子,与现代戒毒理论、全国司法行政统一戒毒基本模式相结合,探索出一套具有理学文化特色的教育矫治方案,为戒毒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针对戒毒人员存在的性格缺陷、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和道德观沦丧等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诱因着手,通过听、读、讲、练、习、内省、改过、克治、主敬九法,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戒毒人员知事明理,改过向善,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控能力、道德自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以达到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目标。

“宋明理学的文化底蕴深厚,其倡导的崇德向善、修身齐家等理念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戒毒环境中,这些理念可以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榜样力量的示范等方式,对戒毒人员产生积极的熏染作用。”涪陵所党委书记、所长吕剑介绍,比如增强自律意识、促进自我反省、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谐、提供心灵寄托等。

“当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每枚警徽都在乌江潮涌中闪耀出时代光芒。”这个党建“红色引擎”正在激活涪陵所矫治新动能。(重庆市涪陵教育矫治所)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