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可河畔的“生态卫士”——记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生态管护员居俄乐
发布时间:2025-04-17 16:39: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居俄乐开展生态巡护工作。受访者供图
天刚蒙蒙亮,虽然时令早已过清明,但四月的高原,阵阵寒风吹过,仍然钻心刺骨。此时一位身着藏青色工作服,腿缠护膝的藏族老人,跨上摩托车,载着干粮和装备驶入广袤的玛可河林区。这样的清晨,他已重复了20年。
这位藏族老人名叫居俄乐,今年60岁,是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王柔林场仁青果管护站的一名生态管护员。“日巡时间不低于8小时,巡护范围超30公里”,加入生态管护员队伍的20年间,居俄乐的足迹早已遍布了面积广阔、地形复杂的玛可河林区。
居俄乐所在的仁青果管护站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仁青岗村,管护面积8.58万亩(1亩约等于0.067公顷),包括红军沟、贡沟等重要沟道。4月14日,见到居俄乐时,他正和同事让多在仁青果管护站外收拾着红外相机、望远镜等工作设备,准备骑车赶往位于班玛县亚尔堂乡的红军沟林区开展巡护工作。
摩托车在盘山路上颠簸二十分钟后,停在密林深处。“红军沟林区有12条岔沟,周围居住着40余家牧户,沟内主要树种有云杉、圆柏、白桦等。”在一条小路的尽头,居俄乐停下车缓缓地说:“今天上午的主要工作是去山上放置红外相机和监测林区树苗的长势,我们就从这里上去吧。”说罢,居俄乐便拿着装备径直向山上爬去。
“这种颜色较深,叶片宽大的叫冷杉,而颜色较浅,叶片较窄的叫云杉。”爬山过程中,居俄乐像介绍自家孩子般讲解。话音刚落,树林间突然响起的一阵骚动,引得笔者紧张张望,居俄乐的同事让多连忙解释:“别害怕,那是一群藏猕猴,这在我们林区很常见,除此之外,这片林区内还分布着岩羊、水鹿、雪豹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及到雪豹的那一刻,居俄乐的目光闪烁了起来。
“2023年初的时候,我就是在这片林区用红外相机监测到了一只成年雪豹,那是我第一次在红军沟发现雪豹的身影,那种感觉别提有多兴奋了。”居俄乐边说边展示了红外相机中保存的雪豹照片。向下滑动,除了雪豹以外,笔者还看到不少蓝马鸡、獾、猞猁等野生动物的照片。
随后,居俄乐抚摸着树干感慨道:“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片林区周围,小时候这里树木稀疏,现在你看,林子密得都快钻不进去了,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说罢,居俄乐与同事熟练地将红外相机布置在了一处树桩间,随后他们便穿梭在林间,观察起了各个树种的长势。时间很快来到正午时分,这时居俄乐对着一旁的同事说:“今天山上的巡护工作已经差不多了,我们在这休息会,一会儿还要去牧户家开展防火宣传呢。”
大约一个小时后,居俄乐与同事到达了此行目的地——班玛县亚尔堂乡王柔村,“咚咚咚”,居俄乐敲开了王柔村村民却日的房门。“有一段时间不见了,家里都好着吧……”一阵寒暄过后,居俄乐道出了此次来访的缘由:“这段时间正值森林草原防火期,你们外出放牧时要注意用火安全,不要在林区内吸烟,也不要在林区附近生火做饭,家里的炉灰也不要随意丢弃,一定要用土掩埋。”
“呀呀,阿克(藏语意为好的,叔叔),去年你和消防队员给我们看完防火宣传片后,我们就对用火方面十分注意,现在我看到有人在林区吸烟,还赶忙过去提醒呢。”却日笑着回答。
“作为玛可河林区的生态管护员,我们平日里不光要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最重要的还要做好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走出却日家,居俄乐讲起发生在2005年的惊险经历。
那时的居俄乐才刚刚加入生态管护员队伍不满一年,在一次巡护中,他发现远处有一处浓烟——牧民生火做饭的火星引燃了草场,他迅速组织周围几户牧民群众进行灭火,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火扑灭。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生火做饭的牧民说:“这片草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它就像阿妈,烧伤了阿妈,咱们还怎么活?”
“在我巡护的20年间,只碰上了那一次火情,之后的10余年间再未听闻林区周围有过火灾的消息,但防火宣传这件事我一直都放在心上,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居俄乐如是说。
夕阳西下,玛可河林区重归寂静,返程路上,笔者忍不住向居俄乐问:“二十年翻山越岭,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老人望着远山沉默片刻说:“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家乡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现在我腿脚不如从前了,打算将儿子也拉入生态管护员的队伍,绿水青山的守护,得一代代传下去。”(李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