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活水润苗乡 重庆彭水“靶向引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18 16:55: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日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石盆村柑橘基地热闹非凡,来自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与当地村民在此开展柑橘产业技术培训会。
围绕土肥管理、常见病虫害与防控、柑橘的贮运与栽培等技术点,专家团队开展理论教学和现场实习;学员们边听边做,边学边练,在专业指导下实地提升柑橘培育种植技术。
人才兴,产业才兴。近年来,彭水县通过多维度的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措施,有效整合人才资源,推动地方产业振兴,在农业、文旅、教育、创业扶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赋能文旅与农业升级
在文旅产业和人才深度联动的彭水,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16年,彭水职教中心和九黎城内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揭开了彭水地方人才与民族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如何让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是彭水探索产教融合的核心命题。依托蚩尤九黎城这一苗族文化地标,彭水坚持“优产业匹配优人才”,将职教课堂搬进景区店铺,让非遗技艺“活”在产业链上。
在九黎城内开设民族工艺品店、苗服体验馆、蜡染工坊等7家实体店铺,作为学生“店式实训”基地;开设“娇阿依订单班”,校企共定课程标准和考核内容,每年为九黎集团输送优秀人才;联合职教中心师生与企业孵化“苗韵文化”“一绣倾城”等公司,开发苗族文创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如淘宝、抖音)销售,形成“教学—研发—销售闭环”。把学校开进社会,让人才链接社会,产教深度融合为彭水特色民族产品搭建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传送带。
专家助力,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在前不久润溪乡肖家沟村的紫苏种植技术培训现场,技术专家梁家洪从育苗的密度、宽度、间隔、多久发芽以及发芽后的种植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现场动手示范指导,村民按照指示,现场学、现场做。“有了专家指导,我们发展紫苏产业更有信心了。”村民周银翠说。
围绕彭水地方特色产业,彭水借助全市第五批专家服务团项目,柔性引进有知识、懂专业、善经营的市级专家服务团,深入中蜂、肉兔、紫苏等产地,开展技术帮扶,促进专家智力和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彭水还积极推进市、县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和鲁渝协作县级专家工作站建设,发挥专家智力、技术和经验优势,拓展技能培训方式,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支点。
创业扶持,激发返乡人才创新活力
对有创业意愿的各类创业人员,彭水通过完善创业扶持机制,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指导、创业贷款等“一条龙”服务,进行了重点帮扶。
同时,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积极宣传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创新工作模式、优化办理流程等措施,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切实解决创业者资金短缺问题,助力创业梦想。
如今,彭水县域内人和景明,百业兴旺。有占地2万余亩,配有加工厂和科技专家大院的香椿种植基地;有发展“公司+农户+村集体”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零元增长至2023年60万元的樱桃井村;还有年产值达700万元,带动800余人居家就业,绣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重庆市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
以“靶向服务”为纽带,彭水县将人才“活水”精准引向产业沃土,走出了一条“产才融合、双向赋能”的特色振兴之路。未来,彭水将持续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人才智慧,以更务实的举措激发创新活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书写更生动的实践篇章。(文/陈鑫林、图/彭水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