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躬耕不辍 助力老兵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25-04-21 11:05: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自2011年,杨晓军等老师发起“老兵精神谱系挖掘与整理”项目以来,各年级各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实地走访百余位老兵,挖掘老兵故事,形成了丰富的老兵资源库。
记录老兵,刻不容缓
2011年以来,我院围绕老兵项目开展实地走访活动。学生以新闻采写为载体,将课堂延伸至各个采访活动中,形成了“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94岁高龄的抗美援朝战士颤抖着展示身上弹痕的照片,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滇西远征军老兵用方言讲述着在野人山经历的生死考验;残疾老兵用独臂敬礼,在镜头下展示众多纪念奖章。这些鲜活的个体记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转化为百万字的文稿与数百小时的影像资料。
历史记忆,不能遗忘
依托文学与新闻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学院创新性构建起“采编—创作—传播”的三维转化模式,将老兵的口述内容转化为红色微纪录片、思政情景剧以及融媒体作品。其中,由杨晓军指导的摄影作品《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一等奖,并被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永久收藏;杨阳指导的《最可爱的人》,在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甲组)中斩获一等奖。此外,老兵项目相关作品还获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项8项,孵化出纪录片、摄影作品500余部。这些优秀作品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使历史从沉寂的故纸堆中走出,成功融入短视频时代的流量池,让更多人了解到老兵的故事和精神。
辐射社会,永不停歇
作为学院项目化育人的主要项目之一,十四年间,老兵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已衍生出三大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其中,“老兵口述档案库”收录了129位老兵的48份影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组织实施“老兵关怀计划”以来,青辰公益团队每逢抗战胜利纪念日、建军节等重大节点,都会组织专项走访慰问活动并赠送生活物资,改善老兵的生活质量;“红色微课矩阵”覆盖了川内多所中小学,将红色基因传播到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刘传启教授团队还基于抗战老兵的语料,出版了《战时方言与集体记忆》等专著,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的视角。
未来,学院将继续依靠丰富的资源库,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全媒体采编能力,用更多更优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者:杨晓军、孙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