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儿童成长社区型课程建设开启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22 08:59: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4月17日,“202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向五育融合的“全景式儿童成长社区”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彭州市中小学课题开题观摩学习培训活动”在彭州中学附属小学召开。课题开题指导专家、彭州市各中小学课题负责人、彭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彭州市“十百千”名优特教师培养对象代表、彭州市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彭中附小教育集团、结对学习共同体学校教师代表一同参会。
浸式教学,看见成长力量
彭州中学附属小学刘永娟老师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儿童适宜性全景式成长社区型课程”——跨学科大课堂在校园湔江河畔开展。课堂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切入点,通过诗词赏析、情境对话、跨学科探究,引导学生从“春、夜、喜”三个维度感悟诗意与人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意改写等活动,不仅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更体验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生命成长的意蕴。课堂生动诠释了“全景式学习”理念——打破学科边界,链接真实生活,让学习在沉浸中自然发生。
锚定方向,共绘育人蓝图
彭州中学附属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黄光玲对与会专家、领导及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此次课题研究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五育融合”的重要探索,期待通过专家引领、多方协作,为儿童全面发展构建更优质的成长生态。
彭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正泽在致辞中高度肯定课题的实践价值,强调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期待课题成果为彭州乃至全省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示范经验。
接下来,彭州中学附属小学课题组主研人员进行开题汇报。窦娟老师基于《调查分析报告》指出:当前五育融合课程存在“理念与实践脱节、资源整合不足”等挑战,需加强家校社协同与评价体系优化。刘永燕老师通过《文献综述报告》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借鉴芬兰现象教学、日本综合学习等经验,探索本土化路径”。刘永娟老师在《开题报告》中明确课题目标:构建“校内五大主题场域+校外湔江大课堂”课程体系,以实践活动驱动五育深度融合。
高位引领,赋能课题深化
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科学建议。课题核心主张要明确:课题应聚焦“破除儿童全面成长的束缚”,通过解放时空、学科、资源、身心四大限制,构建“大天地、大熔炉”式成长社区。明晰五育融合内涵:需兼顾“五育俱全”与“五育一体”,以实践活动为纽带,促进学生全面而茁壮发展。课程升级:从“活动驱动”转向“实践活动驱动”,设计真实任务、深层探究与概念建构并重的学习活动,如“科学家式探究”“实作者式创作”。
笃行致远,共赴教育理想
课题负责人彭州中学附属小学党支部牟忠瑜书记代表学校对专家意见进行反馈:强化学习,以专家指导为指引,深化理论认知,优化研究设计;系统推进,聚焦“课程体系、资源整合、协同机制”三大抓手,确保研究落地;开放协作,联合家校社力量,搭建儿童“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成长平台。牟书记表示,学校将秉持“优秀而谦逊,不完美但永葆自信”的信念,以课题研究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儿童创造“自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幸福成长生态。
此次开题论证会既是学术盛宴,更是行动号角。彭州中学附属小学将以课题为支点,撬动“五育融合”的深层变革,为培养“全面而个性成长”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彭州中学附属小学:林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