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西京教授团队荣获“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5-04-23 14:51: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4月22日,由中国发明协会、科技日报社、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为发明创业奖获奖代表颁奖。会上,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总院长贺西京领衔的“仿生骨小梁可活动人工椎体精准重建脊柱功能的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荣获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贺西京院长作为获奖代表出席颁奖典礼。

项目研究团队在贺西京教授带领下,围绕经典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相应脊柱节段活动功能完全丧失,以及现行的椎间融合内植物常出现塌陷、移位等手术并发症的难题,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椎体次全切术后可动人工颈椎植入、重建椎体运动单元功能的理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和临床应用,获得优异疗效。

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包括:1、国际首创“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后颈椎可活动固定”新技术,将自主研发3D打印可活动人工颈椎植入,同时实现了椎体及病灶切除术后:颈椎稳定性的重建和颈椎活动功能的重建。2、首创前路椎体切除后仿生个性化穹窿顶钛笼精准重建脊柱稳定性新疗法,发明3D打印个性化穹隆顶钛笼式人工椎体,实现了脊柱疾患的精准化和仿生性治疗,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疗效。项目成果在国内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受益患者上千人,培训医师2000余人。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34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建设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个,成员主编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项目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受到业内国内、外诸多权威专家的认可。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为贺西京教授颁发获奖证书

据了解,贺西京教授从医30多年来,深耕脊柱外科,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精准医疗研究院骨与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等职务,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60余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内外首批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椎内固定的学者,世界首例人工可活动寰枢关节置换术的原创学者与实施者。长期致力于神经修复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探索,尤其是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治疗获得了丰硕成果。

贺西京教授团队的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

贺西京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多年来锚定脊柱外科研究领域非融合的可活动固定关键难题,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与紧密合作下成功完成了多项医工结合、精准内固定的领先项目,为临床高质量、高难度,高风险优秀疗效的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续探索着聚醚酮酮-HA、人工陶瓷、碳纤维-Ta的骨骼重建方法,特别是已经将颈椎的可活动人工关节成熟地应用于临床,为让无数患者实现脊柱手术内固定以后“活动自如”的健康人生。这些医疗成果使我国的脊柱临床研究治疗领先于欧美国家,中国也从当初技术上的追随者变成了领跑者。欧洲骨科学会主席Kotz教授专门发表述评文章对可活动人工颈椎给予高度评价。

发明创业奖于2005年由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发明协会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注册登记,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是首个为发明家设立的国家最高奖项。奖项的评选受到科学技术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机关部委及各有关组织支持。发明创业奖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表彰既做出技术发明又在创业、产业化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发明者,宣传他们的创新创业事迹,以调动群众发明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发明成果的转化实施,为大力推动自主科技创新奠定雄厚的社会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傅华)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