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子发起“久伴”助老公益项目,为空巢老人点亮就医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23 15:52: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近日,由南昌大学香樟学子主导的“久伴”助老公益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该项目以“微笑待老,志愿助老,专业协老”为宗旨,聚焦城市空巢慢病老人群体的就医难题,提供专业化、全流程的陪同就医服务,助力老人跨越医疗流程中的孤独与无助。

专业孵化,扎根社区

"久伴"公益服务中心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的全方位培育下应运而生,作为区域养老服务创新示范项目,该机构立足沙井街道开展先行试点。通过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数据联动机制,构建起覆盖6000余户老年家庭的服务对象数据库,运用智能算法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八大类需求进行精准画像。项目首年规划打造"基础服务+特色活动"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计划分三阶段完成无偿助老服务200次,其中包含代购代办、居家清洁等常规服务150次及适老化改造等专项服务50次;组建"时间银行"志愿者联盟,通过积分激励机制动员500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调配爱心车辆300车次构建15分钟应急响应圈。在此基础上,拟联合12个社区工作站举办"银龄关爱月"系列活动,重点打造包含公益集市、健康讲座的爱心晚会,现场表彰20名五星级志愿者并颁发"孝亲勋章",同步启动"孝心传递"影像征集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代际互助"的公益生态圈,预计将辐射影响超2万市民,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幸福指数。

特色服务,温暖陪伴

"久伴"公益项目依托南昌大学优势学科资源,构建起一支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服务团队。核心团队由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12名青年骨干组成,形成涵盖健康管理、需求评估、权益保障等领域的多维度专业矩阵,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创新优势。为确保服务质量,项目组建立了标准化岗前培训体系,通过"理论授课+情景模拟+机构轮训"三维培养模式,重点强化志愿者在医疗术语转译、老年心理疏导、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实务能力,目前已培养出56名持证上岗的专业助老员。更创新构建"服务-反馈-优化"质量提升闭环,采用智能手环实时监测、服务日志电子化、家属评价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形成涵盖23项关键指标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实现服务流程的持续迭代升级,项目开展以来用户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7%以上。

LOGO深意,传递温情

"久伴"标识以双层同心圆构筑生命年轮,暖金色与枫叶橙的渐变配色如旭日初升。画面中央以流畅线条勾勒出志愿者轻扶拄杖长者的温情互动,足下延伸的心形纹路化作生命之河,九枚南昌市树香樟叶环绕成冠,既暗合"九伴"谐音,更彰显学子守护桑榆的社会担当。巧妙融入的抽象钟盘将时针分针定格于九时三刻,既构成视觉支点,又以时光意象诠释"久伴"深意。整体造型将人文温度与设计哲思熔铸一体,通过黄金分割的韵律美感,践行"用生命温暖生命"的崇高使命。

三步规划,长效发展

项目分三阶段推进:

1.孵化期(首年):以沙井街道为试点,提供无偿服务,树立公益品牌;

2.发展期:拓展至其他社区,试点低偿服务模式;

3.成熟期:推广有偿服务,形成无偿、低偿、有偿并行的多元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社会呼吁,携手同行

"久伴"团队正以创新思维重构助老服务格局。在持续深化医疗协助服务的基础上,未来将通过"银龄关怀"计划构建三维服务体系:联合清华、复旦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打造"青晖助老联盟",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携手三甲医院精神卫生科开发老年心理健康评估系统,引入AI情感陪伴机器人;联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心灵驿站",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音乐疗愈、人生回顾等特色服务。项目执行主任李安表示:"我们不仅要成为老人就医路上的拐杖,更要成为照进他们心房的暖阳。期待社会工作、心理学、医学等专业的青年带着专业技能与人文情怀加入,用'90后''00后'的青春力量,为银发群体搭建跨越数字鸿沟与情感荒漠的彩虹桥。"

这份温暖的事业正如春风化雨,既需要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支撑,更需要社会各界注入善意暖流。当青年人的创新活力与传统孝道文化相遇,当科技的温度与人文关怀共振,必将绘就更具生命力的老龄社会图景。让我们携手将每个心理咨询室打造成情感港湾,让每次陪伴都成为照亮暮年的星光,共同构筑老有所依、心有所安的美好未来。

(南昌大学护理学院:李凤仪、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王伊琳、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卓玉婷)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