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光影耀恩施 创新叙事筑民族共荣

发布时间:2025-04-25 16:23: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不久前,恩施州非遗传承再掀热潮——鹤峰县春生皮影戏剧团携创新剧目《武陵传奇》亮相央视,通过动态捕捉技术与AR投影,让百年皮影在数字舞台上焕发新生。这场“科技+非遗”的跨界实验,与两年前北京金石视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美兮恩施》主题空间光影秀一脉相承。作为恩施建州40周年的献礼之作,《美兮恩施》以数字技术重构民族文化表达,不仅成为夜间经济新引擎,更开启了恩施从传统文旅向智慧文旅转型的序章。

创作思路:科技为笔书写民族共同体叙事

光影秀现场实景

光影技术不应只是视觉奇观,更要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美兮恩施》的创作初衷在于破解传统文旅展示的时空局限。主创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核,将恩施的山水、历史与民族精神凝练为12分钟的沉浸式叙事,通过CG动态影像、灯光矩阵与AR互动的跨界融合,构建起“暖场互动—主体展演—祈福仪式”的完整体验链,虚实联动的设计使文化认同从观演体验升华为集体记忆。

在策划创意之初,就力求突破传统光影秀的单向输出模式,创新采用“三屏联动”空间设计:中央主屏以60度最佳视域呈现裸眼3D效果,两侧辅屏延伸视觉边界,与文化中心弧形建筑形成美学共振。这种设计不仅强化了建筑与光影的对话,更通过虚实交叠的视觉语言,将恩施各族“同源共流”“同舟共济”的团结史诗具象化。

整场秀演基于恩施元素进行创意,以非线性的故事形式,以集锦方式、欢快节奏、丰富内容,综合利用CG动态影像、灯光、AR互动及舞蹈表演等,奉献一场震撼视听沉浸式饕餮盛宴,成为恩施网红打卡点、夜间旅游经济新标杆,打造出恩施文旅新名片。

内容表现:四维篇章解码千年文脉

光影秀分镜原画设计

光影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分为“沧海桑田”“神奇大地”“文化之州”“时代恩施”四大篇章,串联起恩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沧海桑田以亿年地质运动为起点,通过3Dmapping技术,在光影流转间,各民族生存智慧跃然屏上;神奇大地聚焦自然生态秘境,奇幻光影中诠释各族群众“同舟共济”的资源开发实践;文化之州以恩施多元灿烂文化为对象,复原西兰卡普织锦纹样,呈现多民族“同甘共苦”的文化交融史;时代恩施通过数据可视化和光影勾勒呈现建州40年成就,29个民族齐心共建、同心共绘新时代恩施州的新画卷。

技术总负责李文杰介绍:“我们精准扫描大峡谷、清江画廊等景观,通过巨型幕墙的裸眼3D效果,让观众‘穿越’时空。”创作中,土司城、西兰卡普等符号被抽象为动态视觉语言,龙船调、江河号子等音效经空间声场定位系统编排,形成沉浸式声画闭环。正如甲方项目负责人所言:“这场秀用技术让文化‘活’起来,让资源‘亮’起来,真正打造出恩施新名片。”

创新价值:数字技术赋能主旋律传播

光影秀现场实景

北京金石视觉主创团队以《美兮恩施》为试验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共生路径,进行叙事模式创新,将线性历史叙事解构为“地质—生态—文化—时代”的立体矩阵,通过交互式光影引导观众自主探索文化线索;提出主旋律年轻化表达,AR暖场互动,最后扫码祈福,将个体行为转化为民族团结的集体符号,切实呼应“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

技术团队还创新应用了“空间声场定位系统”,使龙船调的山歌在不同方位回荡,呼应土家族聚居地的山水格局。现场总负责王泽生表示:“我们甚至模拟了清江水流经不同地貌的声波变化,让声音成为叙事的另一维度。”

光影秀开演以来,极大地激活了夜间经济。社交媒体上,“恩施光影秀”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网友评价:“这才是科技与文化的完美CP!”更有民族文化研究者指出,这场秀以年轻人喜爱的形式,让摆手舞、西兰卡普等非遗“破圈”,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当2025年的非遗灯船巡游与《美兮恩施》的裸眼3D光影在清江上交相辉映,恩施州印证了“科技赋能文化”的可持续性。正如项目总策划杜玉中所言:“光影秀是一把钥匙,开启的不仅是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更是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的想象力。”从建州40周年的献礼之作到“数字恩施”的品牌基石,《美兮恩施》的光影叙事,书写出民族文化与时代共振的鲜活样本。(高彦泽)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