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打造数智化职业教育标杆 数智金课育匠才 产教融合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28 16:26:25 | 来源:南宁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课堂上,“机甲”演员带来壮族机甲秀,传统壮锦纹样在AI算法加持下适配现代机甲造型,同学们仔细观看机甲设计案例,记录纹样提取与布局技巧。记者/黄运明摄
借助AI工具拆解设计任务,虚拟工坊对接企业需求,传统壮锦纹样在AI算法加持下适配现代机甲造型……4月25日,2025年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专业集团年会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数智适岗金课建设成果交流推广会在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市六职校)桃源校区举行。
会上,市六职校聚焦数智适岗金课建设成效,进行了《智绘非遗·机甲新生——AI赋能瓦氏夫人动漫IP创新设计》课堂教学现场展示,为中职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数智化融合提供经验,赢得与会人员的点赞。
人机协同设计“非遗+机甲”动起来
“请同学们研读工作任务单,精准把握甲方的核心诉求,借助数智适岗金课平台内置的AI智能体生成机甲元素与壮锦纹样的创新性融合方案……”现场展示中,南宁市骨干教师、市六职校教师孙雨慧围绕企业级项目“瓦氏夫人动漫IP衍生产品——机甲设计与制作”,模拟动漫原画师岗位情景,完成主题机甲造型设计。
学生们使用数字绘画独立完成机甲设计线稿,随后运用AI工具进行纹样的数字化提取与重构。当传统的太阳纹、飞鸟纹等文化符号在现代机甲造型中呈现,兼具壮锦神韵与未来质感的瓦氏夫人动漫IP形象渐显真容。课堂上,企业导师还分享了“非遗+机甲”优秀商业案例,并请“机甲”演员带来壮族机甲秀。同学们在现场展示中仔细观看机甲设计案例,记录纹样提取与布局技巧。
这堂数智适岗金课创新采用平台内置的AI工具,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设计难题,以此构建探究型的创新课堂,展现了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融合方面的创新成果,构建了从“文化解码”到“数字转化”再到“实体制作”的机甲生产流程。
数智适岗金课 深耕职教创新升级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市六职校创新打造数智适岗金课平台,实现教学场景的数智化升级,持续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同时,该校对原有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适岗金课体系进行了数智化革新,巧妙地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融入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动漫造型基础》的教学中,市六职校革新教学手段,引入AI工具分析学生作品,并智能推荐色彩搭配方案。“过去用传统绘画制作作品时,常因画面元素过多影响视觉传达,现在AI工具能帮助我们提炼视觉焦点,表达创意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导师’24小时在线,当我们在课后遇到专业难题时,它也能提供解决方法。”市六职校高一学生梁程敏说。
市六职校信息部负责人、计算机数智适岗金课平台主持人秦红梅介绍,学校依托数智适岗金课平台,构建了“AI助教+虚拟实训+动态评价”的教学模式,将前沿科技、市场需求融入日常教学,在虚实融合的实训场景中,为学生营造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学习成长氛围。
产教深度融合 数智化育人新实践
近年来,市六职校始终以“打造数智化职业教育标杆”为使命。在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信息技术专业参赛团队获得6枚金牌。其中,“网络建设与运维”“移动应用与开发”“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三个项目均晋级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
这些成果背后,是校企协同的持续深耕。市六职校与超星集团共建数智适岗金课平台,嵌入企业案例库,实现了学生实训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与华为、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等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全链条。同时,通过“企业工程师入校授课、教师入企轮岗”的双向机制,提升教师的数智化教学能力,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市六职校表示,下一步将扩大校企合作覆盖面,协同开发岗位适配型课程,探索“数智工匠”培养新模式,将行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推动学生“一专多能”发展,进一步为企业输送“即插即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记者:覃雨轩/通讯员: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