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论坛在绵阳师范学院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29 11:11: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4月26日,成渝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论坛暨绵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绵阳师范学院成功举行。会议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教体局和绵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来自成渝地区70余家大中小学及相关单位的21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德炎教授主持。
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敏代表学校致欢迎词。李校长对到会领导、专家和教师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学校热烈响应党中央“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伟大号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度对接绵阳“科教强市”战略,与绵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过几年努力,绵阳市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从“各管一段”到“贯通衔接”,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育人”的转变,已从“破题”逐渐走向“深化”,学生获得感明显提升,思想引领成效显著。学校和绵阳市教体局被批准为“四川省教育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和“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
绵阳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古奇强调,绵阳立足本地的红色文化与科技资源,创新构建“2+8+N”工作机制,以市教体局和绵阳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8家首批成员单位,辐射带动N个相关学校及单位,形成开放共享的思政教育共同体。
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超指出,思政课建设需紧扣时代脉搏,要推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同频共振,力争打造出一批具有绵阳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样本。
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政与统战工作处处长李大鹏在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先手棋”,四川省近年来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资源挖掘、实践教学上,加速构建全省各学段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育人格局。他希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专家同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整合资源,坚持凝练品牌,努力打造出有较高辨识度、较大影响力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品牌,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四川方案,共同凝聚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
会议现场,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晓娟、肖菲、何沙沙、徐雄四位教师进行了“金课”展示。课程既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科技城创新精神,展现了思政课的思想深度与时代温度,为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的课程开了个好头。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冯刚教授从立德树人的大视角、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以文化人以人育人三个着力点,分析了学校思政小课与社会思政大课堂的建设发展,提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报告立意深刻、见解独特,既聚焦理论创新,又深耕学术实践,现场嘉宾反响热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推进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主题发言中,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市南开中学、重庆市人民小学、绵阳中学、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绵阳师范学院的6位大中小思政课专家围绕红色基因的传承、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在点评中对他们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展示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实践的生动性,充分体现了“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育人理念。
在下午分组的经验分享环节,来自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绵阳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等共20位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代表分享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既有高站位的理论引领,又有不同学段教学艺术与理念的实践探索;既有一体化机制创新,又包含了铸魂育人中红色基因传承的探索。会场气氛热烈。在微课展示环节,来自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校、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等21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这种跨学段、跨区域的交流与展示,为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路径与创新明确了方向
闭幕式上,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明院长用“参与人数多、协同范围广、共建单位多、分享效果实”等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本次研讨会既是经验的交流会,更是行动的动员会。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与成渝地区兄弟院校及中小学合作,持续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不断书写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奋进诗篇。(文/邵阿敏、图:周婧、审核:韩晓娟、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