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科发展开新篇 具身智能开启智造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5-05-06 11:18: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峰会暨校友创新创业论坛隆重召开
随着“具身智能”被写入2025年3月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正逐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前沿。机器人作为AI发展的高阶形态,不仅代表着技术进步的巅峰,更预示着未来生产力结构的重大变革。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新增设工学部,并下设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和产学研协同,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与人才储备。
2025年5月3日,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群英厅内,一场以“具身智能引领未来制造”为主题的先进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峰会暨校友创新创业论坛隆重召开。作为北京大学建校127周年校庆之际,庆祝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成立的大型行业活动,本次峰会直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汇聚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关键路径,展望具身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充分展现出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校友们凝心聚力响应国家战略、图存中华振兴的团结力量。
本次峰会邀请三位重量级嘉宾莅临峰会致辞: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叶静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部主任、工学院院长段慧玲,北京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监事长、华纳创新CEO胡运兴致辞,并安排了丰富的议程,包括学术前沿突破、产业共振、资本观潮、创业生态构建等多个环节。
学术前沿突破:智识跃迁。学术前沿突破环节汇聚了多位北京大学的顶尖学者。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教授谢广明探讨了《机器人时代创新与创业的个人思考》,鼓励青年学者和创业者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计算机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董豪则分享了《具身智能发展趋势》,为与会者描绘了具身智能技术的未来蓝图。
领军企业实践:产业共振。产业共振环节邀请了多家领军企业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珞石机器人CEO庹华介绍了《当前阶段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展示了珞石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光轮智能CEO谢晨则阐述了《合成数据是具身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强调了合成数据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观潮:洞察投资趋势。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以《重新发明轮子:适应高波动地缘政治经济》为题,分享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投资者应如何调整策略,把握新兴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随后,北京首泰金信投资合伙人、宝蓝股份董事长何江就《如何在应用场景上帮助科技企业》发表了见解,强调了应用场景落地对于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创业生态构建:星火燎原。在创业生态构建环节,多位创业者分享了他们的创业经历与心得。心言集团董事长任永亮展望了泛心理行业发展的未来,指出AI化和具身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梅卡曼德联合创始人徐婷婷则介绍了通用机器人“手眼脑”如何赋能各领域智能化升级,展示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同为北京大学校友、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郑建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往往是以人文社科优势逻辑和文化底蕴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变迁进程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法律合规机制应为迎接革命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做好充分准备,诸如在知识产权、数据隐私、产品责任、社会伦理等方面。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应及时申请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合法授权使用,避免侵权纠纷。其次是数据保护与隐私安全:相关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机制,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然后是产品责任与安全保障:应确保机器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响应用户反馈,保障用户权益。最后是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应充分考虑机器人技术发展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影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避免技术滥用和误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次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更为推动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智能、更加灵活,也更加丰富、更加贴近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