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耕耘山河:致敬新时代劳动者

发布时间:2025-05-06 15:21: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当五月的阳光洒向大地,我们迎来第135个国际劳动节。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个表彰名字的背后,是千万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与奋斗,这些闪耀着匠心光芒的身影,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最动人的奋斗群像,他们用双手诠释着:匠心不分岗位,奋斗自有光芒。

砖瓦镌刻匠心,细微处见时代脊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每一块砖石的背后,都站立着用双手托举城市高度的平凡英雄。在宜宾市高县“高铁新区”的建筑工地上,钢筋与混凝土的交响日复一日地奏响,泥瓦匠们俯身砌砖,粗糙的手掌在砖石间游走,却能精准到毫米,水平仪丈量的不仅是墙面的垂直度,更是对“中国建造”的极致追求。这些在钢筋丛林里穿梭的劳动者,用身体丈量着城市生长的速度,他们或许不会讲述“中国建造”的宏大叙事,却用千万次弯腰、起身的重复动作,将“工匠精神”刻进每一道灰缝,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里。当高铁从县城新区呼啸而过,当灯火在新楼次第亮起,每一块砖石都在默默诉说:所谓时代脊梁,从来都是千万双手在平凡中铸就的非凡。当我们仰望高楼大厦时,不应只看到钢筋水泥的冷峻,更应看见无数双手在尘埃中托起的时代高度——那是对职业的敬畏,对品质的执着,更是对“中国速度”最坚实的支撑。

阡陌耕织初心,田垄间藏家国情怀。土地是文明的根基,而耕耘者则是根基的守护者。晨光初绽的沙河镇,大里村农机手李朝田正驾驶着现代化设备在高标准农田上画出笔直的线条,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让每粒麦种以科学间距落入肥沃的垄沟;十七公里外的雪顶村茶园里,采茶女工梁雯的指尖翻飞如蝶,三指并拢夹住茶树枝头的一芽两叶,腕子轻轻一旋,鲜嫩的茶芽便“跳”进腰间的竹篓。这些与土地厮守的耕耘者,懂得每一寸土壤的脾气,知道何时播种才能顺应节气,更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他们弯腰播种的姿态,是对“谁知盘中餐”的生动注解,他们捧出丰收的双手,托举的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当金黄的麦浪在大里村随风起伏,当翠绿的茶芽在雪顶山攒动成海,耕耘者用双手书写的,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中”的时代答卷。

薪火传承臻心,新赛道展奋斗风华。时代在变,劳动的形态在变,但匠心的本质从未改变。四川沙河豆腐非遗传承人钟师傅坚守着“石磨点浆”的百年古法,十二道工序里,青石板上的黄豆化作细腻豆膏,铜勺翻动间是对“一清二白”味觉记忆的守护。而他的徒弟则在直播间里开拓新局,真空包装的即食豆腐乳通过冷链走向全国,让这份非遗美味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滋味”。石磨的转动与屏幕的闪烁交织,既是对“豆腐七步功”古法的执着,也是对消费新趋势的敏锐回应。在更广阔的领域,新职业劳动者同样书写着匠心传奇:外卖骑手穿梭街巷,用配送网络串联起城市烟火;家政培训师将“豆腐雕花”等非遗技艺融入现代服务,让传统手艺成为生活美学的注脚。这些奋斗者打破边界,在豆香中守住文化根脉,在数据流动中捕捉民生需求,他们既是古法技艺的“守灯人”,也是时代浪潮的“弄潮儿”。

劳动创造历史,匠心成就未来。当我们向劳动者致敬时,致敬的不仅是他们的付出,更是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时代精神——那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扎根基层的坚守,是与时俱进的勇气。(高县沙河镇人民政府:曾以潇、宋华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