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触摸历史“看见”文化 博物馆进校园擦出神奇“火花 ”

发布时间:2025-05-06 15:21: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日前,重庆理工大学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精心策划的“青染年华、自然印记”五一劳动节暨青年节主题活动在两江校区开展。

作为校馆合作的重要文化实践,本次活动以“博物馆文化进校园”为纽带,通过《不问不知——博物馆里的为什么》巡展、文物“零距离”体验、非遗植物拓染等特色环节,带领青年学子穿越历史长河,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感受劳动之美、创造之趣。

专业讲解

解码文物背后的“问号哲学”

活动伊始,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讲解员们带领同学们走进《不问不知——博物馆里的为什么》巡展展板,从“观众的为什么”“怎么在博物馆里问为什么”“博物馆的为什么”“还有哪些为什么”四大单元,搭建起青年学生与历史文化平等对话的桥梁。展板结合三峡地区出土特色文物,通过图文、模型与互动实验,揭秘青铜器范铸工艺、陶俑彩绘保护等知识。

“原来三峡地区的青铜器纹饰里藏着古代巴人的图腾密码!”“文物不仅是展品,更是打开历史问号的钥匙!”同学们在展板前驻足讨论,纷纷被博物馆的“问号哲学”所吸引,自发探寻文物的秘密。

文物触摸

穿越千年的“指尖对话”

在文物“零距离”体验区,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带来的10余件文物复制品成为“主角”。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轻轻触摸青铜器的厚重肌理,感受陶器的温润质感。讲解员结合每件文物的功能与工艺,讲述背后的劳动故事:“古代工匠需要经过采矿、炼铜、制范、浇铸等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青铜器,每一道纹路都是手工打磨的心血,这正是劳动精神的千年传承”。触摸文物的过程,让同学们从“旁观者”变为“感知者”,深切体会到文物背后的工匠精神。

植物拓染

把自然与青春“捶”进时光里

在非遗手工体验环节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清洗、摆型、捶打、固色等工序,将鲜嫩的花叶脉络清晰地拓印在帆布袋上,既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艺术创造力,更让植物拓染这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我把校园的樱花拓在包上,既是送给自己的五四礼物,也留住了春天的劳动印记。”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秦红森同学兴奋地道。

据悉,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将在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图书馆继续开展为期一个周的巡展讲解,旨在通过“看、触、做”的多维体验,实现历史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同频共振。学校将持续深化校馆合作,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厚度与青春活力的实践课堂,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注入强劲动力。(文/刘昱阳、于嘉豪、图/重庆理工大学)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