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原组工干部的行走笔记

发布时间:2025-05-06 16:26: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推开组织部的门,抬头的瞬间,三盏灯始终亮着。第一盏灯挂在档案柜上,泛黄的材料堆里藏着几十年来干部名册的墨迹,那是“路”的印记,是组工干部用脚步丈量高原的见证;第二盏灯悬在党建办里,红色标语在文件柜里投下光斑,映着墙上“党旗所指就是心之所向”的誓言,那是“魂”的坐标,是雪域儿女对党的赤诚;第三盏灯亮在干部室里,一份干部考察材料正被反复推敲,那是“光”的刻度,是缺氧不缺精神的永恒燃烧。

作为组工干部,我在这三盏灯下工作了多年,渐渐懂得:组织部的“精神图谱”不在公文里,而在脚步丈量的路上,在血脉传承的魂中,在彻夜长明的光里。

路,组织部的精神坐标,在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中行走。

组工干部的“路”,是双脚沾泥的调研之路。记得初到组织部时,部长带我走访偏远乡镇。泥泞的山路上,他指着远处村委会的牌子说:“看,那就是组织部的‘腿’。”

后来我才明白,这条路需要翻过三重山。

第一重山是历史之山。从“支部建在连上”的红军经验到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每项制度创新都凝结着前人的脚印。我曾整理过一本《组织干部日志》,在老组工们沙哑的声音里,我听见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如何在高原生根发芽。

第二重山是现实之山。我和同事在某乡镇,白天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晚上在村委会核对信息。当最后一个信息核完时,村支书攥着我的手说:“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政策,是组织在身边的踏实。”

第三重山是未来之山。如今在基层治理前沿蹲点调研,村级示范点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标语让我恍然:组织部的路,始终通向时代命题的答案。

这条路的刻度,是组工干部的“三个坐标”。在干部档案室,用放大镜核查干部材料的“政治坐标”;在田间地头,用草帽和胶鞋丈量民意的“民生坐标”;在深夜案头,用红蓝铅笔勾画干部梯队建设的“战略坐标”。

魂,组织部的精神特质,在忠诚与担当的熔炉中淬炼。

组工干部的“魂”,是藏在蓝色文件夹里的火种。某次紧急任务中,我见过这样的场景:凌晨两点的办公楼,党建办的老胡拿着铅笔,将某干部的现实表现材料与党员档案逐页比对。他说:“组织部的字典里没有‘大概’,只有‘精准’。”

这句话,让我触摸到了“魂”的温度。

忠诚是魂的筋骨。在集中整治干部党员档案时,发现某干部《入党志愿书》笔迹鉴定存疑,追溯发现其入党时由他人代笔,依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三十五条不予承认党员身份。我忽然懂得:对党忠诚,就是对档案里每个标点负责。

公正是魂的血液。在参与某次干部考察时,我按照实际记录某干部违纪事实。分管副部长拍着我的肩说:“记住,你手里的笔比秤砣还重。”如今在干部公示栏前,我常想:这一个个名字背后,是组织部门用公道正派铸就的“信用体系”。

奉献是魂的底色。党建现场会时,一次次前往点位查看,累计调试设备47次,手机内存因反复调试耗尽,只能用充电宝续命。我望着政府大楼,忽然看见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五一那天我在整理后备干部花名册,端午当天我在起草基层党建半年总结讲话……

这团火的温度,藏在三个“不变”里。对“政治标准”的坚守不变,哪怕面对“能人腐败”的复杂案例;对“程序正义”的执着不变,哪怕遭遇“特事特办”的请托压力;对“甘为人梯”的信仰不变,哪怕目睹别人登上自己曾耕耘的岗位。

光,组织部的精神光芒,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生长。

组工干部的“光”,是照亮前路的马灯与火炬。去年在党校参加党性教育时,援藏老师重点讲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让我想起组织部的“光”如何代代传递。

理论之光穿透云雾。参与编写《基层党建口袋书》时,我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拆解成16个基层工作场景。当看到新入职的选调生在驻村日记里引用这些内容时,我仿佛看见理论火种正在落地生根。

创新之光破冰前行。在“党建宣传片”拍摄中,我们用大数据建模分析干部队伍结构,当系统预警某领域专业干部储备不足时,我忽然意识到:新时代的组工之光,既要传承“小米加步枪”的扎实,也要掌握“无人机测绘”的智慧。

传承之光温暖高原。某次乡镇组织委员座谈,部长掏出一本《党员发展工作手册》,扉页上“5个阶段25项程序”的钢笔字清晰如初。他说:“组织部的光,就是要把昨天的火种点成今天的火炬。”

这道光的力量,在于三个“转化”。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课”;把组织工作规律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方法论”;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年轻干部的“精神DNA”。

如今,我常站在组织部走廊尽头回望:档案室的灯照着小袁整理干部任免文件的身影,那是对“路”的传承;党建办的灯映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微光,那是对“魂”的致敬;干部室的灯下,年轻小郑正在修改干部考察材料,那是对“光”的续写。

突然懂得:组织部的精神图谱,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展板,而是组工干部用脚步丈量、用热血浇筑、用生命守护的“行走的史诗”。当某天我脱下这身行政夹克,但愿自己能成为一粒火种——在某个组织需要的角落,亮起属于组工干部的那盏灯。(左贡县委组织部:赵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