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点燃青春担当:南昌大学学子让鲤鱼灯“游”进乡村振兴课堂

发布时间:2025-05-07 14:50: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记“00后”大学生王力平以体教融合践行国家文化振兴战略  

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背景下,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实践正在鄱阳镇悄然展开。南昌大学体育学院2022级学生王力平响应“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号召,自2025年2月起在鄱阳镇中心学校支教期间,自备材料,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创新性融入体育课程。通过“雨天制灯、晴天舞灯”的教学模式,让乡村学生在强健体魄中传承文化基因,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青年担当:春雨激发教学灵感,破解非遗传承困局

2025年春,初到鄱阳镇中心学校支教的王力平发现,该校体育器材室的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少,更令她忧心的是,持续三个多月的梅雨季节,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里上课,看着教室里因无法进行户外活动而略显焦躁的学生,王力平突然萌生灵感。“既然雨天要在室内上课,何不把家乡的鲤鱼灯制作技艺带进课堂?”这个念头让他立即联系了本次支教的指导老师,连夜整理出鲤鱼灯的教学方案。但当王力平在课堂上问及同学们本地非遗鲤鱼灯时,80%学生仅模糊记得“过年时庙会见过”,无人知晓其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不能让传统文化在下一代断层!”这个念头促使王力平开启“非遗体育课”实验。她利用课余时间走访鄱阳湖渔村,却发现传统鲤鱼灯制作成本高昂——一盏标准灯需耗资400元,这对乡村学校而言难以承受。

为解决资金难题,王力平决定购买简易版鲤鱼灯材料包,制作难度相对较小,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2025年3月,当首批竹篾、颜料、LED灯带运抵学校时,学生们感动道:“老师,您怎么舍得一下子买这么多呀!”对此,这个20岁的青年腼腆笑道:“能让同学们触摸到文化根脉,这钱花得值。”

二、课程创新:雨课堂里传技艺,破解“双减”实践难题

在教育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背景下,王力平创造性开发出“非遗双课型”教学模式。每逢雨天,她的体育课便化身非遗工坊:随着多媒体投影亮起,一幅明代《鄱湖渔灯图》徐徐展开。王力平指着画中流光溢彩的鱼灯阵列,讲述起这项传承六百年的非遗技艺:元末明初,鄱阳湖渔民以竹为骨、以纸为鳞制作鱼灯,既为纪念助朱元璋大败陈友谅的“神鲤”,亦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慢慢地,按捺不住想要自己亲手制作鱼灯的兴奋。

“大家注意,鱼头弯曲角度决定游动姿态!”王力平手持自制的教学模具,将传统72道工序简化为12个教学模块。为让抽象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她设计出“文化解码”环节:在制作鱼尾时讲解“鲤鱼摆尾”的力学原理,安装LED灯带时解析古代蜡烛防风技术,绘制鱼鳞时剖析传统吉祥纹样的隐喻系统。

劈篾环节锻炼手部肌肉控制力,扎制框架考验立体空间思维,糊纸裱布提升精细动作协调性。窗外的雨声渐渐化作背景音,教室里四十双小手专注地弯折竹条,原本坐不住的运动达人张扬霖,此刻正屏息为鱼灯画上最后一片金鳞。

这种沉浸式教学产生显著成效。经测评,学生们在完成4课时学习后,对鲤鱼灯历史渊源认知正确率从17%提升至89%,手眼协调能力提高40%。更令人惊喜的是,四(9)班学生自发成立“护灯小队”,课后将未完成的鲤鱼灯以及所需材料保管起来。“以前觉得非遗是书本里的老古董,现在发现它们是会呼吸的智慧。”学生金睿琪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三、体教融合:传统灯舞焕新,赋能乡村体育升级

晴天操场上,王力平将600年历史的鲤鱼灯舞改编成“非遗健身课”。针对青少年体质特点,她积极查阅资料,认真研发教学体系:将“双鱼戏珠”改编为追逐折返跑训练,把“九鲤朝龙”阵型转化为变速跑路线,使传统祭祀舞蹈转变为包含深蹲、跨跳、核心训练的科学课程。

运动手环监测数据显示,学生在30分钟灯舞中平均消耗225千卡热量,相当于慢跑3公里的运动量。体育教研组组长高翔发现:“持鱼灯完成‘潜游摆尾’动作,肱二头肌激活度比哑铃弯举高10%。”这种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乡村学校体育课程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的顽疾,全校体育测试优秀率同比提升21%。

文化自信在汗水中生长。曾经羞于展示自我的学生,经过三个月训练成为灯舞领队;体重超标的“小胖墩”通过灯舞课程成功减重2公斤。当40名学生手持自制鱼灯在校文化节完成《鲤跃鄱湖》演出时,台下的老师和家长们感动道:“这些娃娃舞的,是我们鄱阳湖的魂啊!”

四、政策共振:小课堂对接大战略,打造振兴新范式

这场教学实践恰与国家战略形成深度共振,王力平的创新尝试展现出多重政策价值:

文化振兴:建立“学生-家庭-社区”传播链,带动300余个家庭参与非遗研学,激发社区居民对非遗文化的热爱;

体教融合:创建“非遗+”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理论授课-技能实训-成果展演”的“大体育、新形态”创新教学模式;

五育并举:开发跨学科课程包,将数学知识融入灯架结构设计,用美术课优化鱼灯色彩搭配,以语文写作记录传承故事;

鄱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评价:“这种青年自发、高校支撑、多方联动的模式,为破解乡村文化空心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五、星火燎原:青春力量照亮传承之路

这个把全部奖学金投入教育的学生,用行动证明:当青春热血遇上文化传承,便能点燃乡村振兴的璀璨星火。(作者:王力平,南昌大学,体育学院。)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