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质生产力 强国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5-09 11:06: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更关系到现代化的质量成色。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加快补上农业这条短腿。我国正处于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重塑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新型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科技动能。一方面,要加大对种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让先进技术真正惠及广大农民。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重要途径。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信息技术普及,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发展“农业 +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能吸引城市游客走进乡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一些地方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了乡村旅游示范点,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升了乡村知名度。发展“农业 +教育”,建设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农耕文化研学活动,能让青少年了解农业知识,培养对农业的兴趣。而“农业 +康养”模式,利用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康养度假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通过这些新业态的培育,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然而,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极大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激活人才这一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掌握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精准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农业。通过给予政策优惠、提供创业扶持等措施,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对在农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尊重人才、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农村人才服务保障,改善农村工作生活条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农村施展才华。

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发展、人才汇聚、技术提升和文旅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持续加大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力度,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构建适应其发展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萍乡福田镇人民政府:方晴)

查看网址